基于肾活检病理诊断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相关因素研究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同时也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活检是DN病理诊断的金标准。既往关于DN的中医相关因素研究大多缺乏肾活检依据,可能导致纳入人群不够精准。
目的 探讨DN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伴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的相关中医证素,为DN病机研究提供中医思路。
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经肾活检诊断为单纯DN的78例患者的中医信息及临床资料。探索中医证型的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DN伴大量蛋白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的相关中医证素。
结果 按照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进行分组:CKD1期11例,CKD2期19例,CKD3期22例,CKD4期21例,CKD5期5例。不同CKD分期组间的血红蛋白、eGFR、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阴虚燥热证11例,气阴两虚证23例,肝肾阴虚证15例,脾肾阳虚证29例。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的血红蛋白、eGFR、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1~5期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KD1期组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45.5%(5/11)、27.3%(3/11);CKD2期组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42.1%(8/19)、31.6%(6/19);CKD3期组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占比例较多,分别为54.5%(12/22)、31.8%(7/22);CKD4期组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占比例较多,分别为52.4%(11/21)、28.6%(6/21);CKD5期组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多(60.0%,3/5)。对应性分析显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别对应CKD分期的1、2、5期。阳虚证(OR=3.545,95%CI=1.270~9.895,P=0.016)、病位心(OR=3.208,95%CI=1.082~9.511,P=0.035)是DN伴大量蛋白尿的影响因素。阳虚证(OR=3.000,95%CI=1.141~7.890,P=0.026)是DN伴eGFR<60mL·min-1·(1.73 m2)-1的影响因素。
结论 随着CKD分期的加重,DN中医证型大致呈阴虚、气虚、阳虚的转变规律。阳虚证、病位心是DN伴大量蛋白尿的相关因素,阳虚证是DN伴eGFR<60 mL·min-1·(1.73 m2)-1的相关因素。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医学,有利于把握DN病机,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
最后编辑于 04-11 · 浏览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