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治疗上要看邪气是在阳经还是阴经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大家好,昨天我们聊了临床上常见的上热下寒体质(吃热的会嘴巴咽喉痛,一吃冷的就会拉肚子。平时上火脸上长痘,口腔溃疡,但是又常觉手足冷,肚子冷,痛经等)邪在阳经(太阳、少阳、阳明)的治疗,今天我们来聊聊上热下寒(寒热错杂)邪在阴经(太阴、少阴、厥阴)的治疗。还是由病例切入:男,45岁,体胖。
【主诉】:反复上腹胀痛伴腹泻2年
【现病史及既往史】:口干口苦,胃脘灼热,泛酸,心烦失眠,肠鸣辘辘,大便稀溏(每日3-4次,吃冷食及辛辣时明显),小腹怕冷,夜尿2-3次,足膝发凉 。
舌脉:舌红苔黄白相兼,中间裂痕,根部白腻,脉弦细尺弱
【检查】:
【临床诊断】:厥阴病
【治疗经过及结果】: 乌梅丸(邪入三阴经,厥阴病)
病机:寒热错杂,正气已虚(厥阴肝经阴阳不相顺接)
辨证要点:
上热(消渴、气上撞心)与下寒(下利、四肢厥冷)并见
伴「脏厥」表现:手足厥冷反复发作,脉微欲绝
或有蛔虫扰动(现代可拓展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烦失眠、头痛头晕、颈部不适等,时好时坏)
《伤寒论》条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蛔厥者,乌梅丸主之。(338条)
本例应用:患者出现夜间手足厥冷、烦躁与乏力交替、久利不止,提示邪陷厥阴(三阴),选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等)。
廖氏六联疗法:督灸,每天1次。
廖氏六联疗法:放血疗法。
廖氏六联疗法:针灸:合从,三阴交、腰阳关、肾俞、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每天1次。
患者7天后复诊,口干口苦症状明显好转,胃部症状缓解,大便每天1次,小便正常。 效不更方,再进7剂。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邪在三阳经(半夏泻心汤)的鉴别:
半夏泻心汤(邪在三阳经,少阳-阳明枢机不利)
病机:中焦痞塞,寒热互结(少阳误下或脾胃素虚)
辨证要点:
上热:心下痞满、按之柔软、口干苦
下寒:肠鸣下利、无肛门灼热
以「痞、利、呕」为核心症状
《伤寒论》条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条)
本例应用:若患者以胃胀满、呕恶、肠鸣腹泻为主,无四肢厥冷,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等)。
最后编辑于 04-11 · 浏览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