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医案集锦(3)——足厥阴肝经与白塞氏综合征



朱良春老先生医案:
陈某,男,45岁。反复口腔溃疡,伴双眼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病前嗜酒,经数家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曾用激素、维生素,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欠佳。
刻诊:双目胀痛,口苦胁胀,视物不清,口腔黏膜及舌面有多处溃疡,舌上有白腐苔;阴囊有散在小溃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白塞氏综合征,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双眼虹膜睫状体炎、口腔黏膜及舌面多处溃疡、阴囊有散在小溃疡等。
胡希恕老中医习惯处以“甘草泻心汤”,明显是按“狐惑阴阳毒病”处理;
刘方柏先生则用“升麻鳖甲汤”处理,效果也极佳。
是什么原因,使白塞氏综合征有这样一种特殊的表现呢?为什么此病的损坏之处主要集中口、眼和生殖器三处呢?
《灵枢·经脉篇》说:“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生殖器)……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连目系……其支者,从目下颊里,环唇内……”。由此可见,白塞氏综合征的病损部位,都在肝经的巡行区域,那么此病当从肝经考虑。
再根据患者病前嗜酒,及四诊所得,可知其病为里证、实证,是湿热内蕴之证!循肝之经络为患。
朱良春老先生的处方是:
土茯苓30忍冬藤30乌梅8生地20甘草20龙胆草6柴胡6炒栀子10黄芩10木通10车前子10泽泻10。(单位:克)10剂。
效果如何呢?患者服10剂后,诸证悉减,继服10剂,追访1年未见复发。
此方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经湿热;用土茯苓、忍冬藤清热祛湿解毒;用乌梅、生地、甘草酸甘化阴以柔肝,因肝体阴而用阳也;特别是土茯苓一味用法最宜汲取,能“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与本证颇为吻合,且与乙肝、痛风、慢性肾衰等疾病,亦颇多吻合之处。
最后编辑于 04-10 · 浏览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