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上热下寒体质,选方还要看中焦是寒是热

发布于 04-10 · 浏览 336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西江西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icon四川-海天 已点赞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患者范某某,女,54岁,江西省赣州市南康潭区东镇人。就诊时间:2025年4月3日  

【主诉】:胸部烦闷伴心下痞满3年余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常感觉胸部烦闷伴心下痞满3年余,多处寻求治疗未果。

刻诊:患者人偏瘦,脸色稍黄,精神好,嘴唇淡白。自诉常感胸中烦闷,易生气,口干,喜热饮,吃饭喝水时常想呕;稍活动后觉得接不上气,有时讲话讲到一半要停下来,觉得气不够(吃了几个月中药后出现);上腹部胀满,纳差,多吃一点时,腹部胀的难受,发病以来眠浅易醒,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夜尿2-4次。

舌尖红、苔薄白腻,脉细数。 

既往史:胃病史十余年,平素胃口小。

【检查】:有肠生化皮

【临床诊断】:寒热互阻,阴阳升降失职,上热下寒,中焦气虚不通 。

【治疗经过及结果】:常期中焦不通,造成阳盛于上, 阴盛于下 ,之前医者看到痞满加胸闷,而多用行气之药,导致气更虚,故出现:有时讲话讲到一半要停下来,觉得气不够(吃了几个月中药后出现)。

治则:补中益气(增加中焦斡旋之力),平调寒热闹、和胃降逆。 

1诊: 

补中益气汤+黄连汤加减。

 处方:黄芪、人参、白术、柴胡、升麻、陈皮、当归、黄连、半夏、甘草、干姜、桂枝、大枣。

                 7剂,水煎口服,每日一剂 


2诊:

7天后复诊,气不够感觉明显好转,胃部胀满及胸闷消失,大便次数减少,夜尿次,心情更舒畅,不易生气了,食欲差,舌质淡,苔薄白。处方:黄芪、人参、白术、柴胡、升麻、陈皮、当归、山楂、麦芽、砂仁。

                7剂,水煎口服,每日一剂


3诊:除了食多会肚子胀,其他皆好。嘱咐患者适量控制饮食,养胃气。用归脾汤善后。

临证思路 

 黄连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人参、干姜、桂枝、半夏、大枣、甘草组成。《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全方诸药合用,辛开苦降,寒散热消,中焦得和,升降复常。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气虚而运化不力,致升降失调,阴阳失衡,出现上热下寒,中焦虚寒证(即:半夏泻心汤祛黄芩加桂枝)。

总结与讨论

如果上热下寒,中焦为热痞,则用: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1],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2]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3],宜半夏泻心汤。(伤寒论:149)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胃病 (14)
纠错

最后编辑于 04-10 · 浏览 336

回复2 8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