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舌红医案”讲解

蔡师曾经治疗过一位出家师父释某某,45岁,舌头鲜红,如同鲜肉一般,喝热水感觉疼,手心发烫。在多家医院治疗过而无效。
吃东西容易打嗝,乏力,最近一个月开始腿麻,感觉腿上穿了一层衣服,有点怕风怕冷,声音低微;痔疮;大便每天一次,早晨解,大便解得快;人瘦。
其人右脉小浮细软,脉短,左脉沉细软。
2015-5-25,初诊:
蔡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
生甘草60姜半夏45黄连15黄芩45干姜45党参45厚朴60枳实20大黄30槟榔20麦冬30生石膏60知母20白芍80桂枝40柴胡叶40小麦200生姜60大枣20枚。
一剂吃四天(单位:克,下同。)
2015-6-5日复诊:
患者服一剂药后,感觉舌红渐渐消退,原方继续加减:
生甘草60姜半夏45黄连15黄芩45干姜45党参45厚朴60枳实20大黄30槟榔20麦冬30生石膏60知母20白芍80桂枝40柴胡叶40小麦200白术40生姜60大枣20枚。
一剂吃四天。
蔡师解析: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医案,患者身份特殊,病情也特殊。患者是一个寺院的主持,曾经到上海,吃过多家医院的中西药,效果不明显。
患者是脏腑内耗之病!患者是脾胃被消耗,正气不足,营卫不调,风寒常常携带在身上,营卫不能抗风寒,风寒携带日久引起表里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之所以用甘草泻心汤,是“攻不忘守”!用黄连、黄芩、半夏是泻,干姜、党参、炙甘草是补。患者是桂枝汤耽误日久,引起脾胃虚弱,吃饭少;脾胃是后天之本,饭菜是人后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只有把其人的脾胃调理好了,把其正气调动起来,让他营卫调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解决心下痞是治疗此人之病的基础!
其人是脾虚脾寒脾湿引起的逆满,必然要用半夏泻去心下的痞满;
其人还是心热脾热胃热而不想吃饭,故用黄连清心热,用黄芩泻去六经之热,用生石膏清气分之热,用知母回胃阴;热去正气来复,就能吃饭。
又因其人久病,而有腑实之证,故用小承气汤泻去腑实,腑热一去,胃就能纳食!
患者本来就是桂枝汤耽误日久,长期被耽误,其桂枝证仍在,故用桂枝倍芍汤还原太阴。
患者久热伤阴,阴伤引起脏躁,所以患者没有精神,没有喜乐之色,光用黄连泻热还不行,故仿效甘麦大枣汤之意,用200克小麦还原心阴。定心志,消除脏躁。
用干姜一味,启动脏腑,调动津液上承,肺能布液,肺主皮毛,通十万毛孔,毛孔打开,风寒在表而有出路,表解则营卫调和。
不敢用大发汗之药,所以只用桂枝而不用麻黄,这种脾胃虚弱的患者,若强用解表药必然伤营卫,只宜使用干姜配合生姜来解表,才能不伤正气。
用生甘草60克打头,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回阴补虚,诸药合用,脾胃调和,舌红自去。
最后编辑于 04-06 · 浏览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