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生的视角——黄煌教授“溢乳症”医话一则


2013年1月前不久,黄煌治疗了两位“溢乳症”患者,均为30岁左右的女性,一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用半夏泻心汤,而近期效果都很满意。
患者甲:长脸,消瘦,面色黄白,口唇干燥,舌淡苔薄。诉断奶5个月,双乳依然漏奶;易疲劳,易惊,梦多,常有灵魂出窍之感;平时大便干结。
产前月经三月两行,产后一两个月就来月经,一个月前流产史。2006年,曾确诊垂体微腺瘤,曾服用溴隐亭治疗。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干姜10克,大枣30克。15剂,每周5剂。
3周后复诊,告知服此方后2天,漏奶现象就大有好转,现在不挤压已经不漏奶了。
患者乙:体型中等偏胖,圆脸,面色潮红,唇厚红。主诉:双侧乳房溢乳,月经周期30-45天,有反胃,失眠,大便不成形,易口腔溃疡,关节酸胀不适;舌红,苔黄,脉滑。
处方:
黄连5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姜半夏15克,生甘草5克,干姜10克,大枣20克。10剂,隔日一剂。
4周后复诊,说服药2天,溢乳即消失,之后诸证悉减,口腔溃疡未发。
溢乳症是非产褥期或停止哺乳半年后出现的溢乳现象,分三种情况:
一,病人产后或断奶后出现的乳房自溢现象;
二,其发病与妊娠无关;
三,患者溢乳伴发垂体瘤。
这三种情况都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衡相关,这是西医对本病的认识,西医对于此病,或采取手术治疗或采取放疗,或用溴隐亭、甲状腺素、性激素等药物治疗。
经方派医生如何认识此病呢?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经方派医生不变的原则。
如:甲女士的溢乳症,发生于哺乳后,并发垂体瘤,但这些症状都无助于我们的遣方用药。黄煌教授之所以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依据,一是患者的白瘦憔悴,二是睡眠障碍,梦多易惊恐,三是大便干结。
乙女士的情况呢?其发病与妊娠无关,有无垂体问题亦不得而知,但是其人明显是半夏泻心汤证,如反胃、出现口疮,便溏等症。
故,这两个人同是溢乳症,但其所属方证却是不同的!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另一个却是半夏泻心汤证!
这就是经方医生的视角!
<谨注:郭德纲先生说:同样是“猴子”,可是需要知道“一个猴子,一个拴法!”
山西刘绍武教授说:协调整体,以改善局部!>
最后编辑于 04-04 · 浏览 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