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从手术刀到换药钳:一位手足外科医生的慢创转型之痛

发布于 04-02 · 浏览 17.4 万 · 来自 iOS · IP 浙江浙江
iconliulimin15、回火、hlht胡海涛 等 4 位已点赞

刚到佛山禅医慢性创面科时,我非常不适应。过去做断指再植,手术室干净整洁,现在每天面对溃烂发臭的创面,心理落差很大。还记得曾经已经习以为常的场景:凌晨三点,急诊室的无影灯下,完成了一例例断指再植。指尖的血管在显微镜下如游丝般颤动,缝合线穿过0.3mm的管腔时,那种精准掌控的成就感,曾是我坚守手术台十年的信仰。然而,因一些原因不得不开始考虑转型慢性创面治疗时,这份“信仰”却在溃烂的创面与反复的感染中逐渐崩塌。 

最初接触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时,我仍带着手足外科的惯性思维:清创要彻底,手术要果决。面对足底泛着腐臭的窦道,我的指导思想是毫不犹豫地切除发黑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脑海里模拟各种游离皮瓣或带蒂转移皮瓣覆盖缺损。然而,真正接触到慢创后发现,几乎大多数患者都是高龄、各种基础疾病,血管硬化病变等等复杂且营养状态不佳的,第一次感到以前之所学无所适从。“快”与“彻底”,在慢创领域竟成了致命的傲慢。 

挣扎的日子里,每周三的学习会议上我目睹慢创医生处理的糖足、压疮患者病例的全过程。他们面对慢性感染创面,没有急于彻底清创,而是一点点拭去腐痂,动作相当轻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原本污浊恶臭的创面生出鲜红色的肉芽,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曾引以为傲的“技术流”,在慢性创面面前,不过是忽视机体自愈规律的蛮力。 

慢创的治疗更加强调个体化,一旦方案制定出来,便会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而这更加考验的是执行力,而非技术本身。全局观,整体观才是精髓,就像一根细线,穿起了多学科会诊、营养支持和家属沟通的每一颗珠子,而过去的我只看到珠子(特别是过分关注局部创面的处理),却丢了那根线。 

如今进修快一个月了,当我蹲在患者脚边,用棉球蘸着生理盐水软化结痂时,慢慢懂得:慢创治疗不是与疾病厮杀,而是与时间、基础病和人性脆弱和解。那把曾让我痴迷的手术刀,早已化为一双愿意等待的手,慢创科胡主任的经典语录“负压吸引是有灵魂的”,“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也就是等待时机把握时机”,现在慢慢开始有所体会,原来慢创治的是人,不是伤口,或许通过所有努力创面依旧无法消灭,但缓解患者疼痛,抑制疾病发展,带病生存,不也是一种办法吗?

3月20日,那天参与了5台手术,换了13个药,最后一个药换完,腰都直不起来了,太累了,走出病房,发现8床患者的老婆在走廊里嚎啕大哭,护士进进出出,非常冲忙,我也紧随其后,原来是一个口腔恶性肿瘤,肿瘤切除后行腓骨瓣术后的病人,已经快一个月了,突发口腔喷射性出血,我也不自觉的参与抢救当中,在胡主任的有序安排下,患者目前没有生命危险,但抢救的过程确实惊心动魄,原来慢创也有“急、险”的时候啊!太难了,想把一件事情做成功并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的我会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思想,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它的特点,并且能够出现这些治疗方法和理念,也一定是经历过大量病例后的反思与总结筛选出来的。

完整的 经历了一例《背部坏死性筋膜炎》恢复的全过程

一个月后的样子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出院前的状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糖尿病足溃疡 (28)

最后编辑于 04-02 · 浏览 17.4 万

343 54 10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4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