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呼吸道病原体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机制及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

发布于 03-31 · 浏览 352 · IP 河北河北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肺血栓栓塞(PTE),其发生隐匿且病死率高,是导致住院患者预后不良的并发症之一。感染是VTE的一个继发性危险因素,呼吸道感染可以由不同呼吸道病原体介导并能增加VTE发生的风险,且不同呼吸道病原菌导致VTE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致病机制。由于VTE的隐匿性,临床上可用生物标志物来预测VTE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生对血栓事件的敏感性,而肺部感染由于其特殊性,VTE生物标志物预测价值也不相同。本文阐述了病毒、细菌、真菌相关血栓事件的发生及致病机制,并对临床上肺部感染相关VTE的预测标志物进行概括总结。本文对VTE相关发病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表明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与VTE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关预测因子特异性不足,需联合生物标志物来提高危险分层。本文为未来临床呼吸道感染相关血栓的精确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并为后续呼吸道病原体相关血栓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本文来源:陈舒敏,刘春丽,何嘉豪,等. 呼吸道病原体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机制及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633.(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最后编辑于 03-31 · 浏览 352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