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ase Report:CT-FFR与病变特异性缺血诊断

发布于 03-31 · 浏览 467 · IP 北京北京
img

病例背景与核心发现

患者概况: 

-52岁男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无心血管危险因素。 

-主诉:非典型胸痛(剧烈运动后不适,偶发左胸刺痛)。 

-影像评估: 

  -CCTA:左前降支(LAD)中段混合斑块狭窄(>70%,图1),钙化积分140。 

  -铷-82心肌灌注扫描:静息与负荷状态下均正常(图2)。 

-突发事件:一年后剧烈运动后心脏骤停,心电图示前壁ST段抬高(图3),冠脉造影证实LAD中段急性闭塞(图4),成功植入支架。 

img
img
img
img

CT-FFR回顾性分析  

-方法:基于一年前的CCTA数据,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最大充血状态,计算CT-FFR。 

-结果:LAD中段CT-FFR=0.52(图5),提示存在血流受限(缺血性病变)。 

img

技术原理与临床价值 

1. CT-FFR的实现机制: 

   -数据来源:常规CCTA图像。 

   -计算模型: 

     -基于心肌质量量化静息冠脉血流。 

     -结合血管直径预测微循环阻力。 

     -模拟腺苷诱导的最大充血状态,计算狭窄处压力梯度。 

2. 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CCTA的局限:仅显示解剖狭窄,无法评估功能意义。 

   -心肌灌注扫描的不足:整体心肌灌注正常,但无法定位病灶特异性缺血(本例漏诊LAD病变)。 

   -CT-FFR的优势: 

     -识别易损斑块:本例斑块破裂导致急性闭塞,CT-FFR提前预警。 

     -指导干预决策:CT-FFR≤0.80提示需血运重建,与导丝FFR(金标准)高度一致。 

讨论与启示  

1. 病灶特异性缺血的诊断挑战: 

   -解剖与功能不匹配:本例CCTA显示显著狭窄,但心肌灌注正常,突出现有影像技术的局限性。 

   -易损斑块的风险:非阻塞性狭窄仍可能因斑块破裂引发急性事件,CT-FFR提供早期预警。 

2. CT-FFR的临床意义: 

   -精准筛选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如冠脉造影),降低医疗成本与风险。 

   -优化治疗策略:结合解剖与功能评估,优先处理高风险病变(如CT-FFR<0.80)。 

3. 研究支持: 

   -DISCOVER-FLOW与NXT试验:证实CT-FFR诊断缺血的敏感度(86%-90%)与特异度(79%-86%)。 

   -FAME 2研究:FFR指导的血运重建显著降低死亡与心梗风险,支持功能学评估的重要性。 

总结  

本病例揭示了CT-FFR在识别病灶特异性缺血中的独特价值,尤其在解剖与功能评估不匹配时。其无创、高精度的特点,使其有望成为筛选高危患者、优化血运重建决策的重要工具。未来需推动技术普及与多学科协作,实现冠心病管理的精准化。 

关键图表解析:  

-图1:CCTA显示LAD中段混合斑块狭窄(箭头)。 

-图2:铷-82心肌灌注扫描未见灌注缺损(假阴性)。 

-图5:CT-FFR分析显示LAD中段FFR=0.52(红色区域提示缺血)。 

文献:Noninvasiv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or the Diagnosis of Lesionspecific Ischemia: A Case Example.DOI: 10.4103/2156-7514.150443

冠心病 (394)

最后编辑于 03-31 · 浏览 467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