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蔡长福老师论华盖与小青龙汤

发布于 03-30 · 浏览 637 · IP 天津天津


img

 

 

蔡师:什么叫做华盖?华盖就是手六经的代表,肺是十二经的交汇处!三阳有表证,华盖更有表证。三阳表证,太阳是桂枝、麻黄汤;阳明是葛根汤;少阳是小柴胡汤。手太阴也有解表方,就是小青龙汤。

三阳无能保护不了华盖,华盖常常受凉,风寒聚集于肺中,出现咳喘,其人无汗,医圣张仲景为此写出小青龙汤。

有人问小青龙汤为什么叫小青龙汤?此方是怎么一个说法呢?

肺没有阳气了,华盖无能,常常不能抗邪;时间日久,其人表闭华盖而无汗,寒大就是水就是饮,水饮大了聚集在肺门,其人才出现咳喘,常常咳嗽常常喘,所谓“重衣厚被不知暖,身坐密室还怕风”,患者又怕风又怕冷,其人背后寒冷内停饮,因而出现咳喘、暴喘。

患者此证日久者,其人外形暴露,眼睛鼓得就像铃铛,两肩抬息,肺心病,不能平卧,喘呴震人,严重者,离很远就能听到其人的喘息声,这叫做痰饮、水饮、支饮,呴喘声、水鸡声就是这样来的。若只用听诊器去到前胸后背探寻相关因素,不能得知!

弟子:师父,您能详细讲讲小青龙汤吗?

蔡师答:好!我们就再说说小青龙汤,我们先从小青龙汤的用药说起。

小青龙汤歌诀是:

小青龙汤性温散,麻桂干姜细辛三,

半升夏味三芍甘,外寒里饮喘咳痰。

其方药物有:

麻黄、桂枝、干姜、炙甘草、细辛、五味子、白芍、半夏。

《伤寒论》第40条说: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第41条说: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说: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又说: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又说: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我们看看以上条文,小青龙汤,是不是桂枝汤,是不是麻黄汤?我们看其中有三两麻黄和三两桂枝,就会一目了然了,桂枝、麻黄是治疗太阳表证的,其中桂枝汤是治怕风怕冷,麻黄汤治怕寒怕风;桂枝汤用以治疗太阳风,麻黄汤用以治疗太阳寒,小青龙汤把这两者合一,其解表发汗的目的是明显的!

太阳风寒长期不解,寒气聚集于太阳之表,寒邪没有出路,归于华盖,华盖无能,寒水痰饮聚集在肺门,痰饮泛滥引起暴喘暴咳,其表不解,饮不化、痰饮不去,痰饮多了,那就是寒、水气,其人必然凉,其人之肺好比泡在水里一样,所以其人出现背后冷而内停饮!因此张仲景用桂枝麻黄加细辛,解表通阳,阳气通畅,其人身上不冷,表解后,阳气得以再生再造。

针对寒痰在胸中,医圣张仲景用干姜三两,其方中还有桂枝、麻黄、细辛也是三两,这四味药都是辛燥温散之品,性烈如火,四味药合用,发散之力特别强!

桂枝祛风邪,麻黄祛寒邪,桂枝配伍麻黄,其透表就慢了,就不是单刀直入了,此时医圣加入了细辛,则其发汗之力就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解表之外,干姜就好比在体内生起一把火,祛散胸中寒饮之邪,向外发散,随着热气外发,启动华盖,使四味药形成合力,使外解其表,与内祛寒饮之邪,得以同行且协力!因为小青龙汤之中,包含了桂枝汤、麻黄汤和甘草干姜汤,药后,患者一身大汗,如龙戏水,所谓“是龙,能戏三江水!”故名小青龙汤!

《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因此,蔡师认为:小青龙汤证之得,就是因为日常受凉,如脱衣党风、汗后受凉、频繁洗澡,等等。

素有咳喘之人、乃至有心脏疾患者,尤其不能受所谓“有钱没钱,洗澡过年”的影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表证 (1)

最后编辑于 03-30 · 浏览 637

回复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