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蔡长福老师论小青龙汤证误治演变

发布于 03-30 · 浏览 519 · IP 天津天津


img

 

 

 

     蔡师指出:青龙汤一误再误,多次重复,就会形成: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射干麻黄汤证、厚朴麻黄汤证、麻杏石甘汤证、皂荚丸证,等等。小青龙汤证耽误日久,其方剂后面的加减,就向我们指出了误治后的可能变化,比如“出现了射干麻黄汤证”,那就是顽痰耗肺,咳痰不爽,出现水鸡声,医圣张仲景加了一味“射干”,射干是凉药。

射干麻黄汤证是咳上冲胸,咳喘不止,喉中水鸡声不断,医圣用射干化肺里的老痰。

射干麻黄汤歌诀:

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苑行,

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若再延误,出现气上冲胸,咳嗽时眼珠子鼓起来,就要使用厚朴麻黄汤。

《金匮要略》说: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其方歌诀为:

朴麻咳而脉浮汤,五朴四麻二辛姜,

半升杏仁半升味,一升小麦膏蛋商。

此证,其人邪气积聚于胸中,胃气不得下降,这种咳喘犯起病来能憋死人,其人咳声好比打雷一般。为什么会这样咳嗽?因为“厚朴证”出现了,其邪气积聚在胸中太多了,又不得下降,所以张仲景用五两厚朴,开胸中之气,降气下行;方中还有小麦一升,小麦能补心液,久咳肺阴被消耗,心阴被消耗,张仲景使用小麦一升来补肺还补心脏。凡是张仲景使用小麦的地方就需要注意,这个病是痼疾很久了。

 

<谨注:越婢加半夏汤证,其文曰: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汤主之。

其方为: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12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久咳肺部化热,久咳胃必化火,久咳大肠气机不得下降,出现稠痰、粘痰积累在膈上,这叫做水饮化稠痰,患者难以咳出,其状冲胸,痰饮泛滥之时,患者临时就能憋死!

这肿痰饮严重的时候,这个痰饮能堵到患者的喉咙之间,能把人堵死。如果使用“二陈汤”来化这种痰,是不行的,也是化不掉的。

若其人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医圣治以“皂荚丸”,用皂荚化稠痰粘痰热痰,痰化饮自消,咳喘即的平息。

若青龙汤证一再延误,老病、新病多次叠加,其人怕冷,喘而咳嗽兼具,咳喘时患者身上大汗出,大汗出出而其病不解,这时就是“麻杏石甘汤证”了,医圣用麻黄解表,用杏仁宣肺止咳,用生石膏清胸中气分之热。

医学俗语说:

有汗而喘——麻杏石甘汤;

无汗而喘——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证携带日久,患者体内也能化热,也能化火;等到青龙汤证化热时,再用青龙汤就会伤肺了,因为其人之邪已经入里化热, 其热不但使痰于喉咙之中作声,且不易被咳吐而出,而且痰涎能挂到嘴边,可达一尺多长!这是“石膏证”出现了,这叫“胃热熬痰”。胃中生热,水分不能濡润到肺,痰必然粘稠,咳不出吐不下,这是胃热导致的,必用石膏,宜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治之。

 

大青龙汤也有石膏,但与此不同,大青龙汤证是中风与伤寒同时出现,日久不解,化经热,所谓的经热,就是阳明经之经热,阳明主肌肉,邪热之气弥漫于肌肉日久,而出现心烦咳喘,同时身上疼痛难忍、酸胀、着急、急躁,高烧不止,这是大青龙汤证。

这种大青龙汤证耽误日久,若不得一身大汗,此病必不解:若患者能发烧者,可发汗而解;若是不发烧者,身冷烦躁而无汗,脖子僵硬,风寒邪气归于肩关节,严重者缺盆下疼痛,两个胳膊疼痛剧烈,病发时后背不能前后屈伸者,亦是此证,能识此证者,其人不多;若合病阳明表证者,宜加葛根!

这就是蔡师本人对小青龙汤的点评!蔡师说这仅是一家之言,还请诸位老师指正是幸!

咳嗽 (1066)

最后编辑于 03-30 · 浏览 519

回复收藏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