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一则之单腹胀

江少萱先生文:
从来肿病,遍身头面俱肿。因风、因湿、因气、因热者,尚易可治!若单见腹胀,每由病后转虚,或误服悍毒攻劫之药,耗损元气,亏损脾胃而成,最难治!
惟江西喻嘉言先生,辩论甚详。大意以中焦之地,久窒其四运之轴,而清者不升,浊者不降,互为结果,牢不可破,专理脾阳一法。再考群书,独未见有下焦奇经之治也。
余治森栈戚妇,年已四旬,平时无病,惟经水不调,未几旬日,腹大如鼓,硬如铁石,脉息极弱,腰胯脊髀俱痛,卧床不起矣!
起必两人以手推之。
余思若果系脾阳不运,步履定必如常!岂有腰胯脊髀俱痛、卧床不起哉?想必伤及血海奇经也!
盖腰为肾之腑,胯为胆之穴,脊属太阳夹督脉之部位,而髀又属阳明之部也。今俱见酸痛者,由阴络伤及奇经也。
遂用鹿茸五钱,洋参一两,肉苁蓉八钱,当归五钱,肉桂三钱,小茴香三钱,远志一钱。
一剂稍愈,二剂痊愈。
<谨按:这则医案颇短,叙述亦极为简洁。似乎患者之病,来得突然,而又好的迅速。但患者的详细情况都未谈及,“大虚有盛候”,“大虚”的患者,可能两付药就完全痊愈吗?
再看全文,前面叙述久病致鼓胀之难治,后面举例一则,其治又是一剂知,二剂愈。意在凸出下焦、奇经之治!其文似有头重脚轻之嫌。
如此重疾,前则仅见月经不调,又未言如何不调之情;后则严重腹胀如鼓,两剂药而痊愈。患者的问题,就这样轻易被解决了吗?或许先生的思路独特,疗效惊人!亦未可知。
然先生的思路,按经络巡行部位,来判断疾病的属性,却与当今蔡长福老师的思路颇为吻合!很值得重视!
又:其病明显涉及三阳,又波及三阴,是表里俱病。
另外: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测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此病似乎可以以少阳、三焦(十二指肠)为突破口,再结合四诊所见而适当加减,妥为善后,应该也可以取效。>
最后编辑于 03-25 · 浏览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