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O-HNS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方法在治疗严重颈深间隙感染的有效性比较

点击此处获取完整论文原文
要点:
- 颈深间隙感染(DNIs)是一类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需要持续的治疗。
- 与传统外科手术干预相比,在DNIs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可显著降低清创的频率,但对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的作用不大。
- VAC组和传统引流组中从引流物中分离出的最常见病原体均为链球菌性咽炎。
【摘要】
目的 颈深间隙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s, DNIs)是一类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DNI的治疗原则包括生命支持,手术引流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其中手术引流是关键。目前,已有不少病例报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应用于治疗DNI,但尚缺乏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本文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VAC与传统引流技术在DNI治疗中的有效性进行比较。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DNI的患者,分析了DN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根据是否在治疗过程中应用VAC,将患者分为VAC组(26例)和传统引流组(57例);之后,对比两组人群在住院时长(Length of Stay, LOS),伤口愈合时间及清创次数方面的差异。
结果 83例DNI患者均存在多间隙感染,即两个或以上解剖部位的感染。VAC组的清创次数显著低于传统引流组(P=0.001)。传统引流组和VAC组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8天和40天;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天和16天;平均清创次数分别为1次和0次。两组在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长方面无显著差异(P=0.319和0.937)。
结论 应用VAC治疗DNI,在减少清创次数以及减轻患者痛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伤口愈合时长方面未显示出显著优势。未来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VAC对于DNI的疗效。

图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显著促进了颈深间隙感染创面的愈合 A:治疗前颈部感染伤口的状况;B:术中对伤口进行VAC;C:移除VAC装置后伤口的状况

图2 1名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在应用VAC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变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的应用显著减轻了颈部感染、积气和组织肿胀 A:术前CT扫描显示颌面部存在多灶性脓肿伴组织水肿(红色箭头所示);B:放置VAC一周后,CT扫描显示脓肿和组织水肿显著消退(红色箭头所示);C:颈部锁骨上窝感染,表现为低密度区和积气(红色箭头所示);D:放置VAC一周后,锁骨上窝的感染、积气和组织水肿显著消退(红色箭头所示)
引用本文:
[第一作者]

杨睿哲
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
[通讯作者]

王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委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
关于WJO-HNS

《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WJO-HNS)创刊于2015年,ISSN2095-8811,CN10-1248/R,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Wiley全球发行的OA期刊。期刊面向国内外征稿,并实行同行评议。
WJO-HNS 目前已被PubMed&PubMed Central、Web of Science、Scopus、DOAJ等国际知名检索数据库收录。
WJO-HNS拥有国际一流的编审专家队伍,来自美国、日本、瑞士、德国、比利时、新加坡、埃及等国家的37名国际编委都是各亚专业国际知名专家,48名国内编委也都是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界的著名专家。
WJO-HNS将努力成为耳鼻咽喉、口腔及颌面外科、修复外科、神经外科和头颈肿瘤学的临床专家和研究学者的重要交流平台。
最后编辑于 03-24 · 浏览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