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JACC:戒烟30年,心血管健康指标才能恢复正常



很多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吸烟最大危害是引起肺癌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然而,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显著上升,吸烟引起的心脑血管危险才被大家普遍关注。然而,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戒烟多久才能引起心血管健康指标的完全正常。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本研究纳入了来自22个队列的182,364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8.2岁,69.0%为女性),这些参与者来自跨队列合作研究,他们自我报告了吸烟状态,包括吸烟强度和/或吸烟包年数,并同时测量了心血管亚临床标志物。标志物被分为3个方面:炎症(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糖蛋白乙酰化)、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钙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和踝臂指数)。利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研究者评估了吸烟状态、强度、包年数、戒烟时间与亚临床标志物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参与者中,15.3%的人目前仍在吸烟(平均每天吸16.7支烟,平均30.0包年),34.6%的人曾经吸烟(中位戒烟时间为19.0年,平均22.4包年)。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有吸烟史的参与者所有亚临床标志物水平均较高,在当下正在吸烟者中这种关联更为显著。在当下吸烟者中,吸烟强度与所有标志物(除了D-二聚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每天增加10支烟,亚临床标志物水平增加1%至9%。在每天吸20支烟以上,血液标志物的增高似乎趋于平稳,进入平台期,而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则扔在持续增加。在曾经吸烟者中,吸烟包数*年与所有亚临床标志物之间观察到强剂量反应关系,每增加10包*年,亚临床标志物水平增加1%至9%。这种剂量反应效应在超过20包年后对所有标志物仍然持续,尽管斜率较为平缓。在曾经吸烟者中,戒烟时间越长,生物标志物水平降低越明显。大多数标志物在戒烟30年后开始与从未吸烟者相比没有差异。然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即使在戒烟超过30年后仍比从未吸烟者高了19%。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对22个队列研究18.2万人的吸烟问卷和心血管数据的分析发现,心血管健康数据(全身炎症、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与个体的吸烟状态及每年吸烟总量显著相关。戒烟30年以后,这些心血管健康指标才能恢复到正常人水平,但是冠状动脉的钙化指数即便戒烟30年仍无法全面恢复。本研究提示,最好不要吸烟,因为一旦规律吸烟,可能要戒烟30年才能恢复心血管健康。更有甚者,对于心脏血管钙化指标,可能一旦吸烟,就再也回不去了!

最后编辑于 03-22 · 浏览 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