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论湿热、热结旁流与杂病的关系(五)


4,胃肠湿热下传膀胱:小便涩黄短赤
《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篇说: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医宗金鉴》作歌曰:
滑数宿食大承气,三阳合病腹膨膨。
口燥身重而谵语,欲眠合目汗蒸蒸。
遗尿面垢参白虎,浮大汗下禁当应。
二阳并病汗不彻,面赤拂郁大青龙,
表罢潮热手足汗,便难谵语大承攻。
5,阳明热上传头面:头皮屑、干燥,
鼻塞不通型鼻炎(黄鼻涕)、下牙痛、痤疮等。
《医宗金鉴》歌曰: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
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阳明胃经多气多血,阳明受邪最易化热。胃热循阳明经上蒸熏灼,故见面垢口秽,牙龈(下)肿痛。邪热伤胃,气机不畅,煎灼津液,故消谷善饥,渴喜冷饮,胃脘疼痛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