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论湿热、热结旁流与杂病的关系(三)

2,胃肠之热内传肝胆
《金匮要略》说:“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蔡长福老师认为:所谓的“谷疸”就是胰腺!
蔡师的这个观点,必将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也我们指出了一条新的临床路径!
古诗有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毛主席有诗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们先不必忙着肯定或者否定这个观点!且看看用这个观点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做评判。
(类似的问题,我们在“谷疸”的相关论述之中,已有阐述。)
胰腺的位置在十二指肠的小弯处,开口于十二指肠,胆管又从这个开口处经过,所以胰腺的热病会导致肝胆气机下降受限,肝胆热病的根源我们就找到了。
肝胆气要往下降,但胰腺已经水肿、“发炎了”,胆气怎么往下降?胆汁的排泄也因之不正常,这是一种长期携带的状态。未必在检查的时候能明显被发现有胰腺的炎症水肿。
蔡师通过对《金匮要略》的深入思考,发现了这个问题,按解剖位置来说,胆管开口离胰腺最近,胰腺的状态控制着胆管的开口,影响着胆汁的排泄。胰腺把守着通向十二指肠的入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而胰腺的状态,可直接影响肝胆、胰腺本身,脾脏、甚至十二指肠的正常代谢,导致这些器官出现问题。如此,我们可以借此找到某些肝胆、胰腺和十二指肠、脾病的疾病来源。
前一段时间,蔡师治疗了一个肝萎缩的病人,现在已经完全治愈。
另外像肝硬化、胰腺结石、胆结石、各种肝炎、肝癌、胰腺癌、十二指肠病等一些疾病,都发生在人体的这个位置,我们抓住了胰腺影响十二指肠入口这个重要的因素,无疑是找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从而为我们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窃以为,这一点对我们整个中医界的认知有非常大的帮助!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蔡师还从《医宗金鉴》一书之中找到了对治这个问题的方剂!那就是“胃疸汤”!!!
谷疸热实宜乎下,不实宜用胃疸汤;
茵陈胃苓减草朴,连栀防己葛秦方。
即:茵陈、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车前草、黄连、栀子、方剂、陈皮、苍术、葛根、秦艽。
《医宗金鉴》原方(即:除湿胃苓汤):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山栀子(生研)、木通各9克,肉桂、生甘草各3。(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栀子+滑石)。
其中秦艽泻肝胆火,与龙胆草相似。
蔡师指出:此方正是针对“谷疸病”而设!
若用此方治疗肝胆疾病有几个加减:
当肝胆热病特别明显时,合大柴胡汤加减;
肝胆湿热者,合茵陈蒿汤加减;
当胃肠实热严重时,合白虎承气汤加减!其中阳明腑实用承气汤,阳明经热证用白虎汤;
当病人携带表证时,合葛根汤、各半汤加减。
这样三阳经就全部顾及到了!
细观蔡师用药,都有明确的打击目标,用药虽多,却思路清晰而明确!可见蔡师用方用药,其网撒得很大,但是收得又很紧!可供学习者实多!
最后编辑于 03-19 · 浏览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