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论湿热、热结旁流与杂病的关系(一)

发布于 03-19 · 浏览 395 · IP 天津天津


img

 

 

     “热结旁流”本是前人用来解释《伤寒论》之中少阴病下利清水之证,但此语论述得不够透彻明白,蔡长福老师将其内涵推而广之!

蔡师认为:所谓的“热结旁流”是指人体内胃肠之湿热,聚积日久,逐渐或快速向人体之里、外、上、下运转移动,表现为一种移动的、弥漫的状态,并因此引发多种杂病。

蔡师指出:湿热,为胃肠伏湿所蕴之热,如同南方农村常见的,湿的稻草堆在一起,便会绵绵不断地产热(身热不扬),此热蕴积于胃肠之间,不会无端消失。

此湿热,其在肠中耗损脾阴、津液,在胃中助胃火上行,故口苦口臭,舌苔厚腻或见发黄;

此湿热上蒸,首先犯肺,故手掌心热;

此湿热上逆,胆胃不降,心包组织液流动不畅,聚为痰湿,故治心脏病必先清肠;

此湿热若内传肝、胆、胰腺(谷),则有黄疸,无论明黄暗黄,都会小便黄,宜“胃疸汤”;

若此湿热下结膀胱,则小便涩少短赤,咳嗽遗尿;

若此湿热循经外驻皮肤,则会产生痤疮、皮癣等病;

若此湿热沿足阳明经太阴经下注脚趾缝,则会引发脚气病;

若此湿热积于大肠,会使大便粘腻不净,甚至引发慢性肠炎,

《医宗金鉴》以“除湿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治之。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3-19 · 浏览 395

回复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