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116讲:太阳病(139条 · 小青龙汤症误下结胸)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另外为大家提供两个学习本免费课程的渠道:
1、喜马拉雅搜索“张胜兵品《伤寒》”,音频课程,正在连载,已更新至240余讲;
2、微信搜索“张胜兵中医”公众号,同步连载音频+文字课程,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张胜兵品《伤寒》
第116讲:太阳病(139条 · 小青龙汤症误下结胸)
外寒内饮小青龙,素有饮停太阳逢,
误下利止必结胸,不止更利协热同。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11月11号,现在是晚上的08:21。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那么今天这一篇开篇诗,是我刚刚写的,根据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条文第139条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基本上概括了139条条文的思想精髓,那么接下来我们解读139条,其实也就是把这首诗跟大家解释一遍,就这么简单。
好,我们先看139条条文的原文:
第139条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什么意思?我们从字面上来解读的话,我们可以这么翻译,患太阳病两三天,患者不能平卧,想起来走动,或者说活动,或者说患者感觉坐着比躺着舒服。这种情况,说明他的胃脘部,肯定有东西堵着,聚集在这里。而脉象,是稍微偏弱的,这表明,平时这个患者就有寒饮聚集在胃脘部。医生,反而误用了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会导致腹泻,如果腹泻停止,就会形成结胸。如果腹泻没有停止,到了第四天,仍然用攻下的办法进行治疗,则会形成协热利。
好,这是我们仅仅是从字面上来翻译的,这里面最大的一个争议是在四日复下之这个地方争议特别大,历代医家家争论不休,那么我们刚才的翻译,仅仅是从字面意义上来,把它白话解了。接下来,我们就逐字逐句的把这整段进行剖析,然后再来看这个有争议的地方究竟怎么去理解才更合理。
我们先把第139条条文,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剖析。第一个部分从太阳病一直到此本有寒分也,第二个部分从反下之到必作结胸,第三个部分未止者,到此作协热利也。
先看第一个部分,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什么意思?就是患者得了太阳病,就是有表证了,两三天出现了什么?出现了不能平卧,想躺起,或者说想起身。那么患者的表现是不能卧,但欲起,仲景就推测其心下必结,就是胃脘部有东西结在这里,导致这个气机不畅,如果平躺的话,那么呼吸就不畅了,这个地方有拥堵了,那么如果坐起来之后,这个气机尚且勉强能够续接,因此仲景怀疑胃脘部有病理产物拥塞。
脉微弱者,结果就发现他的脉象微弱。这里的微弱并不是指脉象很弱,弱到摸不到,又微小又弱,不是这个意思。这里的脉微弱只是形容词而已,因为它的前提条件是太阳病。太阳病本来是浮脉,但是这里的脉微弱,是指在普通太阳病的脉浮紧,这样的情况之下,会出现稍微偏弱。这里的微是一个副词来形容弱,微弱是指稍微偏弱,就是有比太阳病本病的脉象要弱,并不是指它的脉真的是微弱,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那么仲景通过这个脉象的变化以及病人的反应,就推测出什么?此本有寒分,也就说这个病人在没有感受太阳病之前,本身就有什么?寒分也。那么寒分什么意思?寒在这里是指的水饮。分是别和类的意思。分门别类这个意思。那么寒分就是有水饮一类的东西,就是说,这个病人本身在他的胃脘部就有水饮这一类的病理产物,本身就有。
好,第一部分就表达了这个意思,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就是说白了,感冒了,过了两三天之后,结果他不能平卧,他要坐起来,那么脉象比正宗的太阳病要弱一些,那么仲景怀疑这个患者的胃脘部,本身就水饮一类的东西拥塞了,导致气机不畅而出现的不能卧,但欲起。那么这么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四个字,外寒内饮,而这个饮是本身就有的,寒就是太阳病,所以外寒内饮。该怎么治疗?当然是小青龙汤。
这就是为什么我写的这个开篇诗里面的第一句话,外寒内饮小青龙。第二句话素有饮停太阳逢,这个患者本身就有饮停于胃脘部,又得了太阳病。这种情况,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外寒内饮,该怎么医治?当然用小青龙汤。
那么有的人可能要问了,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这个饮证是不是在胸部?这里的饮已经在胃脘部了,还是用小青龙汤吗?好,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不得不让大家这一个扩展一下小青龙汤,它的外寒内饮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我们看一下《伤寒论》第40条条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第41条条文:伤寒,心下有水气,渴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我们再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里面关于支饮的条文。咳逆,依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这个小青龙汤其实在某一些书中评论这个方药的时候,把小青龙汤这个列为古今十大名方之一。也就是说从古至今,2000多年,如果我们要找出十个经典的方药的话,小青龙汤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为什么他当选古今十大名方之一,绝非浪得虚名的。我们接下来看小青龙汤,它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通过我们刚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小青龙汤的这个条文,当然我还没说完,因为小青龙汤的条文在《金匮要略》里面还可以治疗溢饮,但是溢饮跟我们今天所讲的条文关系不大,因此,我就没有将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来治疗溢饮的条文说出来。那么我今天给大家说这个说出的条文,是关于外寒内饮和不得卧,跟我们今天所讲的条文有关联的,跟大家对比鉴别一下。
那么我们通过《伤寒论》的第40条和41条的条文,以及《金匮要略》关于支饮的条文的剖析,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的代表方剂,因为小青龙汤里面有麻黄,麻黄能够解表,那么除了麻黄以外的其他药呢,是可以温化寒饮,那么在临床当中,只要出现表寒的实证,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这些,舌苔白滑,脉浮紧等等,又出现了寒水,寒水在哪里啊?寒水在肺,在胃和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用小青龙汤来治疗。
那么寒饮如果在肺,就会什么?出现支饮,咳逆,依息不得卧,会出现这个情况。那么如果这个寒饮出现在胃脘,就会见到今天我们的条文当中所说的不能卧,但欲起。如果这个寒饮出现在胸背部的话,就会出现背寒如巴掌大。如果这个寒饮凌心,则可以出现喘促,心悸,短气胸满。如果这个寒饮影响到膀胱,气化不利,才会出现小便不利的临床表现,甚至会出现眼睑浮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眼睑浮肿?因为小便不利,水湿不化。
因此,《伤寒论》第40条说的很清楚,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0条条文已经说明了小青龙汤可以治疗一切外有寒而内有饮,而这个内不仅仅局限于肺,胃肠、膀胱等等,通通可以。所以,我们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了小青龙只是治个咳喘,治个哮喘,治个支气管炎,其实它的作用大的很,它的治疗范围相当的广泛。说白了,哪怕你的寒饮在四肢形成了溢饮,只要你属于外寒内饮的,仍然可以用小青龙汤。说明了什么?说明小青龙,还可以治疗肾炎水肿或者风湿水肿等等,只要它正属外寒内饮,通通小青龙。
那么水饮在胸胁的出现了咳喘。水饮在胃脘部的出现,但欲起,心下结,不能卧。那么水饮在少腹部的就会出现少腹满,甚至少腹苦里急都有可能。那么影响膀胱气化的还可以出现小便不利。所以它从胸腔的上面一直到腹腔的下面,只要有水饮,通通可以用小青龙汤。当然小青龙汤里面有麻黄的成分可以解表,所以它是叫外寒内饮,那么如果没有外寒的话,我们可以酌情将麻黄去掉,所以小青龙汤去掉麻黄,说白了,它就有一点类似于上焦、中焦、下焦水饮通杀的苓桂剂的这么一个味道了。
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五苓散等等等等。它在如果是寒饮的情况下,是可以与这些苓桂剂相提并论,甚至可以替换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小青龙汤它的治疗范围是特别的广泛。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人可能就会问,这个患者此本有寒分,也本来就有水饮在胃脘部,因为心下必结,心下是指胃脘部,为什么他是太阳病两三天之后出现不能卧,但欲起,没有太阳病,他就没有这个临床表现呢?好,问的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因为这个患者本来胃中有寒饮,但是这个寒饮还不够多,不够大,不足以引起临床表现。当患者感受了太阳病之后,患者的阳气就要去外出,出表与邪气相争,那么当阳气外出与邪气相争,就会出现里阳不足,里阳不足就水不化气,本有之痰饮,本来有的体内之寒饮,它就会什么?趁虚而入,就会在胃脘部做水,表现出不得卧,但欲起。明白了,也就是说本身他是有水饮在胃脘部,但是并不足以引起临床表现。当得了太阳病之后,正气要去抵抗外邪的时候,那么本来有的这些邪气就开始作祟,就这个意思。
就相当于你自己本来家里就有隐患,有人不服你,你作为一家之主,突然外面又有人打进来了,当你去对付外人的时候,那家里就起了乱子,这叫祸起萧墙,明白了吧!这个疾病也是这样的,那么它本来有痰饮,有寒饮在胃脘,但是由于你的正气尚且能够压住它,因此它表现的并不突出。一旦有外邪入侵,正气去抵抗外邪了,那么这些本来平时不引起临床表现的这一些寒饮就开始蠢蠢欲动,就出现了不能卧,但欲起的临床表现。
那么问题又来了,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既然你平时就有寒饮在胃脘部,为什么平时不把它解决掉?这叫做什么?未病先防,你本来就有寒饮在胃脘部,虽然它没有引起很严重的临床表现,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干掉它呢?说的很好,那么我们怎么干掉它?很显然,苓桂术甘汤即可。也就是说,平时胃部有寒饮,但是它并没有引起很严重的临床表现,不过我们通过舌苔水滑这些,其他的一些辅助,发现它中焦有寒饮,这个时候中阳不足的寒饮,我们当然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所以,这种患者如果要想不出现得了太阳病之后,不能卧,但欲起的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你平时就可以服用苓桂术甘汤来防患于未然。
我记得著名的伤寒大师刘渡舟老先生,他平时好像就有支气管哮喘,复发性的支气管哮喘这个疾病,那么每到冬季他就发,因此,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冬季之前就吃一些苓桂术甘汤,为什么?因为他每到冬季就发这个哮喘,他已经诊断为内有饮证,那么到了冬天就有寒气,寒邪引动内部之饮邪,就可以发哮喘,支气管哮喘,那么他就用了苓桂术甘汤,平时来服用,以防止到了冬季这个宿疾复发。
好,关于第一部分,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接着看第二部分,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这个患者出现了不能卧,但欲起。医生就误以为他有东西堵在心下,以为他是个实证,于是乎,就用了泻法,那反下之,因为他误判了,诊断失误。反下之,反而用了下法。那么用了误下之后,马上就拉肚子,那么拉了肚子之后,就是说没有拉多久,用了下法之后拉肚子,拉了之后,它自己停止了,反而不拉了。那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仲景怎么说的?必做结胸。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他本来不是阳明病,不是胃中有燥屎,这个医生误以为他有阳明病的情况,采用了下法,采用了下法之后,就拉肚子,结果拉了之后,自行停止。自行停止这种情况呢,就会出现结胸的病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医生用了下法就会引邪入里。什么邪?太阳之邪,太阳之邪入里化热。当这个热还没有与这个胃脘部的水饮相结的时候,它就会出现下利;一旦这个热进来了,与水饮相结,这个利就自然而然止住了。它为什么止住?因为这个热邪和这个寒饮之邪结在一起,形成了热与水结的结胸病。
我们在前面的条文中不讲了吗?热与水邪相结,可以形成大结胸。大结胸分为上结胸、中结胸和下结胸。总之水邪与热邪相结,可以形成结胸。那么第二部分说的是医生误用了下法,导致外邪入里化热,与患者本身所有的这个水饮之邪相结,反而使下利止住。下利为什么止?因为它结在一起的嘛,水热互结形成了结胸,就这么个意思。所以第二部分的意思就是误下后形成的结胸。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开篇诗当中的第三句,误下利止必结胸,那既然结胸了,那怎么办?当然用大陷胸汤。
好,我们接着看第三部分,也就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分,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意思就是说,一个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采用了下法,如果下了之后,利即止者,则会引发表邪内陷与水饮互结的结胸病。如果下了之后,这个用了下法之后,这个利并没有止,就是还是在拉肚子。未止者就是还在拉,没有止,没有止住,那么这个水饮之邪就仍然会从大肠往外排,还是在拉肚子,那么还是在拉肚子的情况之下,四日复下之。
那么这个地方的这个争议在哪里?四日复下之,有的医家就说已经在下了,他已经在拉肚子了,都没止住,你四日复下之,你还用下法吗?没有道理,所以这个复下之不应该是四日又采用了下法,应该是什么?复下利,他把它改了,就说四日仍然还在拉肚子。
谁把它改了啊?谁最喜欢改《伤寒论》条文啊?当然当属《医宗金鉴》吴谦等人。《医宗金鉴》说,四日复下之,这个之字应该是个错的,应该是利字。四日复下利,应该是这样。他的理由是,上文利未止,岂有复下之理乎?细玩自知,是必传写之误。意思就是说,仔细的研究之后,肯定是人传抄这个《伤寒论》的时候抄错了,应该是四日复下利。这个观点,被长期反对他的人认同了。谁长期反对《医宗金鉴》,当然是我们胡希恕胡老。胡希恕胡老长期说《医宗金鉴》瞎改《伤寒论》条文,改来改去,面目全非。但是今天他赞同了《医宗金鉴》,他说四日复下之《医宗金鉴》改作复下利,我认为这是对的。
那我们看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他怎么说的?他这么解读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他怎么解读?他说应该这么理解。他说:利不止,至次日复如前下利不止者,是邪热下攻肠胃,为挟热利也。我个人认为,成无己之解读,正合我的意思,我赞成成无己的说法。
也就是说,这个四日复下之的四日解读成次日。为什么是次日?因为前面说: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太阳病有两三天了,那么这个四日,其实是二三日接着来说的。那么二三日到四日说明只有一天,那么这一天干什么去了?第二,第二部分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也就是说第二部分的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就是一天,一天之内拉了肚子又止住了,就成了结胸,如果到了第二天还在拉肚子,那就不会形成结胸了,那就是协热利。为什么?这个水分都拉完了,水与热怎么结,怎么形成结胸?所以第二部分的必作结胸最多拉一天或者拉一次。也就是说,拉的时间不够多,只拉了那么一点,一旦外邪入里化热与水相结,那么这个利就止住了,就不拉肚子了,就形成结胸了,就水热互结了。若未止者,如果没有止,四日复下之,到了第二天,这个四日其实可以翻译成第二天,就用了下法的第二天还在拉肚子的话,那么这就不是结胸了。这是什么?协热利。什么叫协热利?协者同也,协同协同,就是热与水都从肠道跑出去了,叫协热利。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开篇诗当中的最后一句:不止更利协热同。那么不止更利协热同,热与水一起从大肠跑出去,这种协热利该怎么医治?我们当然可以考虑之前讲过的葛根芩连汤。
所以四日复下之,这个四日是第四天,也就是反下之的第二天,太阳病二三日后的第四天,这么理解四日复下之的复,就是仍然的意思,仍然在下利。而这个下呢,可以理解成下利,仍然在下利。复下之,这个之,我们可以认为它不作意思,没有意思,只是一句话,最后的这么一个词语,这么一个字。在这个地方,比如四日复下,肯定不好读,不好听,所以这个之是一个虚词,它不存在,你可以当它不存在,就相当于四日复下,也就是说到了第四天还在下利,就这么简单,这个之不做翻译,复就是仍然,下就是下利的意思。这个字可以当做句尾的虚词,不做解释,没有翻译。
没有翻译,我们古代汉语里面很多都有这种之字,不作翻译的用法,什么什么什么之,什么之乎者也,这一大堆都可以不翻译,这里的“之”你可以把它翻译成“者”,次日复下者,是吧?你要翻译可以翻译成“者”。还在下的话。也可以不翻译,之乎者也,这样一来的话是不是非常清晰?这条条文还有啥争议呢?外寒内饮小青龙,素有饮停太阳逢,误下利止必结胸,不止更利协热同。多好。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押韵,是吧!124押韵,外寒内饮小青龙的龙,素有饮停太阳逢的逢。不止更利协热同的同。这种唐诗写起来朗朗上口,又容易记,又把第139条条文解读的淋漓尽致。
说白了,就是一个素有饮停在胃脘部的这么个患者,得了太阳病,本来应该用小青龙汤来治疗,结果医生误用了下法。下法,如果一日而止,热与这个饮相结,这个外寒入里化热之后与里饮相结,形成结胸。如果这个用了下法之后,它没有停止,这个拉肚子没有停止,那么它就形成了表寒入里化热与饮邪,水饮之邪从大肠排出的协热利,就这么简单。这哪里有什么争议?我不知道为什么古代的那么多医家各种各样的解读,
好,那么第139条条文字数虽不多,分成了三段,三个部分也跟大家解读了。从139条条文的解读来看,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读懂《伤寒论》的话,一定要把每一条条文的层次感给分出来,知道它每一部分讲的什么意思,另外还要对古代汉语,它的用词的这个了解要更深入一些。
现在大家终于明白了,有一句话叫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这句话了。也就说,如果对中国古代文化掌握的好,对文言文掌握的清晰,那么学起中医来就如同笼中捉鸡一样简单。古代的很多医家,他们的临床水平很高,但是他们的古代汉语水平并不高。导致了他们呐对《伤寒论》原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也是一件憾事。
因此,我在为大家解读《伤寒论》的时候,一定是逐字逐句的剖析,如果古代医家有一些解读的不正确,或者说我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我跟大家指出来,和大家一起进步,共同学习,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我是怼天怼地怼古人,我不这个意思,我们只是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知古而不泥古,仅此而已。希望我们能够将这种治学严谨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好,那么关于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大家觉得我讲的还行,请大家动一动您的手指,将喜马拉雅张胜兵品伤寒的内容转发给同行好友或者有志之士。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不见不散!
最后编辑于 03-19 · 浏览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