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师弟子一方巧治三代病

这是蔡师弟子广州的黄亮先生的医案!
以下是黄先生对这则医案的整理:
有一家人老妈妈、女儿,和女儿的孩子都是黄先生的患者,先后找黄先生看病,所以才有了这则医案。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把老妈妈称为老奶奶,老奶奶的女儿称为妈妈,最小的患者,称为女儿。
如此,此则医案的三味患者就分别是:
老奶奶、妈妈、女儿三人!
其实是分别有母女关系的三个人!
这位妈妈,40岁左右,有子宫肌瘤、鼻炎,吐白痰,右边肩膀容易疼痛,二便通畅,会吐酸水,患者有慢性胃炎。出汗正常,但容易失眠,难于入睡。两手脉搏冲过腕横纹,在大鱼际上也能感觉到。
老奶奶,74岁,也有鼻炎,晚上容易因为咳嗽而两个胯骨部位疼痛,右侧膝盖处常感觉没有力气,会吐酸水,二便通畅,出汗正常,两手的脉搏也是冲到大鱼际以上。其舌头的中间偏左,有一道很深的裂痕,横贯整个舌面,右边手肘有时会痛。
这对母女两人都在黄先生处看病,经过一轮的治疗,诸证悉减。但是妈妈的子宫肌瘤没有去掉,而且每两个月左右,这对母女总会有部分症状会重复出现,如痰多、失眠、打喷嚏等,无法去除病根。黄先生对此也一直耿耿于怀,但不得要领。
因为黄先生这里,用药量大、且用药过猛,患者家属不让患者母女继续到黄先生这里看病,然而这对母女辗转其他医疗机构日久,也没有治好其病。
此后,这位妈妈又带着女儿来黄先生处看咳嗽病。其病的特点是早上打喷嚏,咳嗽厉害。下午又一轮咳嗽。然后,又像没事人一样,脾气相对急躁,其他一切正常。
再看看其女儿以前的用药用方,是小柴胡汤去姜、枣,加干姜、五味子,似乎很中肯呀!
黄先生接手后,首诊时,考虑打喷嚏、咳嗽厉害,用了桂枝加葛根汤和麻杏石甘汤加减,虽然患者的咳嗽减少,但其症状依然没有彻底改变。
黄先生此时又从妈妈的口中得知,孩子最近有口臭现象,黄先生廓然开朗,于方剂之中加入了小剂量的小承气汤,这次,患者药后,患者下午的咳嗽没有了,但早上的咳嗽依然有。
三诊时,妈妈说孩子的口气还有,黄先生因此把小承气汤改为大承气汤,一剂而愈。
这时,黄先生进一步得知,这个孩子晚上磨牙、踢被子、趴着睡觉,烦躁等问题,因服用大承气汤,一扫而光。
黄先生感觉以前的诊断,有好多细节没有注意到,为此深感惭愧。
大概因为孩子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于是老奶奶和妈妈又来找黄先生看病。
这次,黄先生重新仔细观察和分析其病因:
发现妈妈和老奶奶鼻子表面的毛孔都很粗大,鼻子四周,有隐隐的血丝,再追问,原来老奶奶和妈妈小时候和现在的孩子一样,都是鼻子周围容易出汗,后来年龄大了,没有汗了,毛孔就变大了。再后来,鼻孔周围的血丝就越来越多了。而且从小到大,都非常容易咳嗽。
鼻子的周围,除了有胃经经过,就是手阳明大肠经了,大肠问题是其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左右两条大肠经在鼻子旁边汇集,所以更热。
小时候,大肠积累的毒素不多,产热有限,津液充足,所以,其上冲的是蒸汽;随着年龄的增加,毒素更多,热化为火,津液干涸,所以,只能增大毛孔以散热。
蔡师曾说:大肠问题,右肩膀疼。
老奶奶白痰多,是因为常年外感携带,慢慢渗入导致脾肺寒湿,大肠之热与脾肺寒湿对抗,这两股能量都非常强大,二者僵持在肺部、心脏、胃部附近,所以咳嗽、胃痛、失眠频发。两个胯部和膝盖疼痛,是热结旁流所致。
这两股力量长期对峙,在其身体左侧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战区,这一点在其人舌头上深深的裂痕上反映出来了。
妈妈的病理与老奶奶的情况基本一致,仅仅因为妈妈更年轻,更加不注意空调,吃冷、穿少,寒气由上而下,一直压倒腹腔,憋出了子宫肌瘤。
至此问题的根源找到!
妈妈的处方:大承气汤+射干麻黄汤+葛根汤+二仙汤+苓桂术甘汤+桃仁、红花。
其中:
大承气汤——釜底抽薪;
葛根汤——解表;
其余各方,解各个病灶的寒、热、瘀。
老奶奶的处方:
大承气汤+二仙汤+葛根汤+小陷胸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青龙汤。
其中:
大承气汤——釜底抽薪;
葛根汤——解表;
其余各方,解开肝、肺、胃、心,各处难缠的痰湿。
半个月后,老奶奶、妈妈同时报喜,均已痊愈。
这次,横跨三代人,同用大承气汤获效,黄先生总结如下:
第一,查三代
辨证之时,如果不能从病人本身查出问题,
或治疗效果不好,完全可以通过其父母和奶奶的情况来思考。此方法,在黄先生随后的医疗实践之中,得到了验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夫妻之间,也是这样。
第二,查历史
任何疾病,从发生,演变,到加剧,都
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患者的病史了解的越详细,越有利于辨证。
如此,有利于查出老病、新病,还是衍
生出来的病,有利于发现患者得病的根本原因。
蔡师指出:《伤寒论》的内容是主要治
疗足六经的病,是新的疾病,是卒病,或者说是最开始的根源性疾病;而《金匮要略》则是治疗手六经的病,是治疗久病的,也就是治疗痼疾的,也可以说是治疗衍生出来的疾病的。
第三,查细节
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必然由偶然来体
现!此则医案,柳暗花明之处,就是孩子的妈妈透露出来的细节问题,才使得黄先生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是我们画龙点睛的基础!
最后编辑于 03-16 · 浏览 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