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外症存在,反复发汗外证缓解,但肠道阴亏加重,导致大便干躁难以排出,阻碍胃肠蠕动导致微烦。
如果个体脾约问题轻微,则会出现小便量减少,循环水量通过分泌的形式向消化道代偿,大便干燥得以缓解排出。如果阳盛阴亏状态形成小便量却没有相应减少,则说明人体脾约问题严重,大便干燥不容易自行缓解。
所以体质完全正常没有水代谢障碍的机体并不容易形成大承气汤证。身体正气较盛,又有脾约因素存在是形成大承气汤证的主要原因。
临床感染病后期容易形成如此局面,病原血症消失,管腔蠕动不佳,病原体在管腔残留出现微烦低热等表现。这种情况应该酌情调整管腔状态、排空管腔内容物才能清除炎症残留物,防止病情反复。
最后编辑于 03-15 · 浏览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