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皮肤慢性病管理体系亟须完善

发布于 03-15 · 浏览 927 · IP 浙江浙江

按:

皮肤科,在临床属小科室,不太上“位置”。但民生的皮肤疾病,其苦痛,久治不愈,还是够烦人。现在两会专题关注,也是一大好事。

2025-03-15,收录



皮肤慢性病管理体系亟须完善

健康报,2025年3月12日(8)

我国皮肤病患者群体庞大,其中,银屑病患者数超过700万。部分慢性皮肤病患者身心健康长期遭受困扰。然而,当前国内的皮肤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层皮肤科医生严重缺乏,疾病诊疗能力不足,创新药物可及性不高等。

3月8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两会精英汇——基层慢性病管理:皮肤病防治能力提升”专场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代表以及行业专家学者,针对如何提升皮肤病医疗服务能力,完善皮肤慢性病管理体系建设等进行深入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主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 孙洁

img

孙洁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主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 孙洁


促进以皮肤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精细化管理


当前,皮肤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十大致残原因之一,可降低预期寿命,其管理与防治亟待加强。

我国基层地区皮肤病医疗资源匮乏,且医生数量不足(基层皮肤科医生每万人不足0.2名)。皮肤科药品可及性不足,特别是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等创新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不足(中西部县域基础用药配备率<30%,创新生物制剂覆盖率仅4%)。此外,基层皮肤病医生规范化诊疗能力不足,患者自身管理意识薄弱。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3点建议。第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病的科学诊疗水平,并通过智能系统优化药品供应链,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取科学的诊疗服务和适宜的药品,最终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第二,严格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应规范科室配置药品种类,优先保障皮肤科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针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科重点疾病,对于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如生物制剂等,做到应配尽配,确保患者用药无忧。

第三,加大全科医生皮肤专科培训与群众认知教育力度。要加强皮肤科专业培训,提高皮肤病诊疗能力。长期来看,此举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皮肤病防治队伍,提升基层皮肤病防治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开展群众健康科普教育,提高群众的皮肤病防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img

吴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 吴静


多方协同打造慢性病管理新生态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精神卫生疾病等5大类重大慢性病已经纳入我国慢性病综合管理体系。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我国近些年的慢性病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多学科协作机制日益完善,公众健康意识显著增强。首钢高血压管理模式(北京)、开滦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模式(河北)、大庆糖尿病预防模式(黑龙江)等优秀范例,为慢性病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然而,我国慢性病管理还面临不少挑战。管理体系建设尚需加强,部门间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新技术运用不够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不高。政策执行力度仍需强化,部分措施难以持续落地生效。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依从性较差,影响管理效果。


建议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一是继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机构、医患等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二是提高管理投入,探索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多方参与;三是强化多部门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四是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健康科普工作,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推动慢性病管理事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img

龚明亮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副处长 龚明亮


医防﹢智慧”赋能基层慢性病管理


近年来,江西省在推进基层慢性病管理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医防融合为核心,从政策保障、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建设三方面入手,全面深化慢性病管理。这些经验对皮肤病等慢性病管理亦具有借鉴意义。


政策保障层面,创新完善慢性病医防融合政策,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针对医防融合不足问题,出台专项行动推进10个方面融合,确保慢性病管理更加到位。


信息化支撑方面,建成全省统一的基层智慧医疗健康系统,实现乡村医疗机构应用全覆盖。同时,搭建双向转诊平台,实现全周期管理。


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建设400多个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配备相关设备,提高规范化管理率。实施基层卫生能力三年提升行动计划,选建一批中心乡镇卫生院,打造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加强村级卫生网底建设,保障慢性病基本用药和医保支持。


下一步,江西省将推进基层智慧医疗系统、医共体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线,以智慧医疗推动慢性病精细化管理。



声音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皮肤病中的众多病种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白癜风、荨麻疹等,均归属于慢性病范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提升慢性皮肤病的管理能力,我们亟须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并扩大专门从事慢性病管理的皮肤科医生群体,激发其专业热情与研究潜力;二是构建皮肤病专病门诊体系,为患者提供持续、系统的诊疗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患者流失;三是加大医保与医药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慢性皮肤病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为患者拓宽治疗途径,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北京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处原处长张群:


当前,国家对于慢性病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分级防治管理体系已初步构建并日趋完善。医保目录的统一以及慢性病长处方政策的加速推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全面的医疗保障。

皮肤病多为慢性病,部分皮肤相关肿瘤早期控制得当亦可归为慢性病管理范畴。皮肤病患者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皮肤病变本身,还可能伴随严重的心理或精神层面问题。国家医保基金应更加关注皮肤病患者的长期治疗需求,尤其是在靶向药使用上,通过合理的支付政策帮助患者减轻治疗压力。同时,商业保险目录也应进一步完善,以全面提高皮肤病药品的可及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不断优化基本药物目录,显著提高了各类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如何确保这些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有效应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行业专家需积极行动起来,制订科学的用药标准、用药模式及临床指南,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基层科学用药能力。同时,基层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也需获得更多重视与投入。

华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孙良丹:


皮肤病是机体健康出现问题的外在表现。以银屑病为代表的慢性皮肤病具有众多明确的共病,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将其纳入国家慢性病管理体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全程、全周期的疾病管理对于有效防治慢性皮肤病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皮肤慢性病管理在政策体系、资源支撑及医患意识上仍存不足。

虽然国家医保对皮肤病诊疗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新药引入量显著增加,但对于以银屑病为代表的慢性皮肤病,现有医保政策在评估与用药限制上仍需优化,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期待未来相关政策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党委书记向平超:


首钢慢性病管理模式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以三级预防体系为基础,现发展为医防融合体系。其核心是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三级医院、社区与家庭的无缝对接。其中,信息化支撑是关键,可确保信息共享与双向转诊顺畅。医保目录的统一也保障了患者用药的连续性。

然而,当前仍面临患者的疾病认知不足以及社区医生诊疗能力有限等挑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加大对社区医生的专病培训力度,以全面提升慢性病防控效果。

北京怀柔医院副院长贾凯:


近年来,北京怀柔医院秉持“一急一慢”整体发展策略。其中,“急”指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以应对紧急医疗需求;“慢”则是聚焦构建完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

在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对于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至关重要。目前,医院正着手打造一个覆盖16家区内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中心,涵盖糖尿病、骨质疏松、皮肤病等多种慢性病,并通过明确各级医生职责,依托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分级诊疗等,确保患者获得适宜的治疗。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张朝华


目前,奋力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正当时,各界需要更加深入学习医疗、医保、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用系统性思维解决医疗行业发展问题。

医疗界要以解决临床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大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协作,激发和带动医药全产业链的发展,例如,加强病因学与病理学研究,带动新药研发、医工结合、新器械和新装备的研发等。要以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满意度、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疾病诊疗、防治策略制订过程中,请群众全程参与,让大家有感、有知。

开展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真实世界研究,需要更多团队、更多智慧、更多力量加入进来。要更加注重一致性研究,坚持结果导向,深入开展广维度、分层次的逆向论证。同时,给基层机构更多赋能和基础性工作指引,给一线医务人员进一步减负,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主任陈宏翔


皮肤慢性病管理不仅包含患者管理,还涉及医生、科室、医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保部门等多个方面。例如,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皮肤科医生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药、新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识图、专科大模型等)、可穿戴设备技术(利用传感器监测皮肤健康指标)、大数据技术、远程医疗技术等将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区块链与联邦学习技术或可解决基层单位科研参与度与数据共享问题,值得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药剂科主任马致洁


慢性病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医防融合、健康科普宣传对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极为重要。同时,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基层社区的智慧医疗工程,对实现全面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临床药师,我更加关注慢性病管理中的用药指导。建议加强药学门诊如重整用药门诊的普及。中医药在皮肤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不容忽视,建议建立皮肤病中医健康管理中心。

此外,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实施心理疏导,也是提升皮肤病慢性病管理效果的重要策略。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冯锐:


近些年,围绕慢性病治疗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多。慢性皮肤病是一类病种繁多但传统药物疗效有限的疾病。新型药物尤其是生物制剂的出现显著提升了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

然而,新型药物的上市周期长、费用高,限制了患者的使用。医疗机构在提高药物可及性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可通过政策优惠、药学梳理与综合评价等,促进药物的合理引入。临时采购机制也能为未进院的药品提供使用途径,满足特殊患者的用药需求。此外,临床药师应与慢性病相关学科团队紧密合作,确保药物安全、有效使用。

山西省阳曲县医疗集团副院长张霞


阳曲县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下辖县,人口虽仅有12.8万,但地域广阔,偏远山区居民就医不便。阳曲县医疗集团积极探索创新,推行四级联动机制,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生与村民自治健康小组,实现多病种诊疗线上线下互动。该机制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荣获2024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同时,医疗集团还在慢阻肺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中引入智慧医疗技术,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并通过“健康阳曲”平台整合相关医疗资源。

针对基层皮肤科医生诊疗能力不足问题,医疗集团计划借鉴慢阻肺病管理模式,加强基层皮肤病诊疗能力建设,进而提升皮肤病整体防治能力。


img


①常建民


img


②张群


img


③史录文


img


④孙良丹


img


⑤向平超


img


⑥贾凯


img


⑦张朝华


img


⑧陈宏翔


img


⑨马致洁


img


⑩冯锐


img


⑪张霞

本报记者 夏海波 整理

皮肤疾病 (257)
银屑病 (75)
糖尿病 (610)
高血压 (698)

最后编辑于 03-15 · 浏览 927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