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痛怎可不重视?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是内镜医生的座右铭。
近期,一名68岁男性因“反复腹胀腹痛10余天”来我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约28cm处可见一发红病变,NBI呈褐色改变”。


取检后根据患者病理报告:鱗状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在食管癌的分期中属于癌前病变)。这个病例是内镜剥离ESD很好的适应症,可以免去开刀之苦,且预后良好。

该患者是不幸中的万幸,很多早期癌症可以没有不适,所以一旦有不舒服,还是早点做个胃肠镜检查。
根据“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一、胃癌高风险人群:
年龄≥45 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一)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
(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三)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血清 Hp 抗体、粪便 Hp 抗原检测任一阳性。
(四)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五)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二、筛查对象
胃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 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
三、筛查频率
胃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 5 年进行 1 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每 3 年进行 1 次内镜检查。萎缩累及胃底或全胃,每年进行1 次内镜检查。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年进行 1 次内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每 3~6 个月进行 1 次内镜检查。
根据“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
本共识建议将 40~74 岁的一般人群作为我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对象, 并建议将城市人群作为优先筛查对象。
推荐筛查周期为 5~10 年 1 次,推荐使用可达回盲部结肠镜。
最后编辑于 03-16 · 浏览 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