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太阳经找病



有弟子问:师父,三阳经坏了,会有什么症状呢?
蔡师答:要知道经道坏到什么样子的问题,需要首先把经道的起源,把巡行路径搞清楚。
太阳膀胱经的俞穴在第十九椎上,俞穴就太阳经的家园,太阳经由这里上升下达,下行经过大腿的后面,到达腘窝的委中穴,继续下行经过承山穴,到达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
若太阳经虚,经气沿着太阳经的巡行区域,就有了障碍:
例如,如果某个年轻人若是早年肾亏,由于太阳经与少阴经相表里,因此肾亏,就会导致太阳经气道不能支撑其人的身体,其人走路就容易对外侧崴脚,轻者崴脚,严重者会把整个脚崴反过来。
<即《内经》所谓“喑痱、跛足病”>。
当今社会,自由思潮泛滥,如青年男女再早婚早育,或有手淫等恶习不能控制,往往就极为容易罹患喑痱和跛足病。致使太阳经功能障碍,引发太阳经病,如“痉病”,身体后仰,足不着席。
究其实际,还是太阳经的问题,既然是太阳经的问题,自然离不开太阳病的方剂,如“栝楼桂枝汤”,还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上天花粉而已。
太阳经从第十九椎下行,走行于脊柱的两侧,过人体的腰部,到达颈椎。有的患者常常颈椎僵硬,引起颈部的骨膜增厚,患者摇头时,能听见嘎巴嘎嘣的响声;太阳经经头顶部,经眉头的攒竹穴、精明穴入于体内,至咽喉部的上方而止。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因此经气的正常运行是气血正常运行的前提之一;《内经》又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活血化瘀”,历来为中医界所重视!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从太阳经和少阴经考虑瘀血的问题。因为太阳经主外,为人体外部的藩篱,好比人体外部的“金钟罩”,是人体内部正常代谢的外部基础;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内经》说“肾治于里”,肾又“主骨生髓”,且“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可见少阴是人体内部气血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
如此看来,太阳与少阴都是影响气血运行的重要基础因素!
人体是复杂的巨系统,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其生存离不开外界的大环境,自然的“风寒署湿燥火”,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体,《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可见“太阳风病”是百病的起始!《伤寒论》的第一证就是太阳风病!这个“太阳风”是疾病之头!所谓“夫百病之生,皆生于风寒署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因此“太阳风”亦是病根之一!
如果有人从年轻时起,太阳经就虚,待年龄稍大,体质下降,病邪必然侵及经络,好比患者有太阳病而痉病,就是例子,就是由经络之用而渐渐损及经络之体。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渐渐累积而来。
年轻即太阳经虚之人,其人若到中年,某日干活出汗,回到家中,洗冷水澡,冲洗腿脚,此时经络突然因之紧缩,导致该处气血循环亦受此影响,不能正常代谢,就很可能在承山穴处聚集成一个疙瘩。
蔡师说:穴位处是一个洼陷处,此处既是经气运行之所,也是营养聚集之地,还是病邪之气的聚集之所;凉水一激,经气运行被阻,连带影响该处附近的气血、营养、邪气聚集,所以该处常会出现一个疙瘩,如一团蚯蚓团在那里,从而还可能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这还是比较轻的情况。
若恰逢天气燥热,而此人又恰恰干活很累,此时其人热气外发,血液亦对外膨胀,运行快速。若此时凉水一冲,不但经络受损,而且其处的气血运行亦必悖逆:轻者血管硬化,导致小血管暴露;重者,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部分血液无法正常回流,潴留于某处,而成为死血、恶血。
这种死血、恶血积聚日久,还极可能化为毒,轻者积累在皮肤表浅处,刺而出黑血;若此种黑血、恶血聚集在脏腑某处,日久必成大患!
“风为百病之长”,谨膳食、慎起居,就是为了防止中风的发生,因此桂枝汤既是太阳病治病之方,也是常人保健之方!不可小觑!
最后编辑于 03-14 · 浏览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