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葫碎金:中西医联手抗击乙型肝炎
30多年前曾遭遇败案:一位英俊的少年,因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谷丙转氨酶升高)而接受中医治疗,治疗期间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停药则迅即反复。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转诊。后来随访得知患者在接受长程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稳定地控制。那情那景一直深深地铭刻在脑海中……
2025年第2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学》以综评和专题笔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连续发表了6篇论文:《早筛 早诊 早治,阻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不良临床结局》、《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 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解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临床预后与结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时抗病毒治疗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研究进展》、《加速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扩大预防和治疗专家建议》解读。
这些文章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慢性进展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若没有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容易进展为与该病毒感染相关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等不良结局甚至死亡。中国目前仍然大约有7500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HBV)感染者。由于绝大多数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任何症状,甚至肝功能正常,很多患者首次就诊已经是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以下简称HCC)。仅有24%乙型肝炎患者被诊断出来,而仅有15%的患者接受了治疗。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T0)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乙型肝炎诊断率为90%、治疗率为80%。差距是显著而惊人的。鉴于我国的现状,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将会有480万人发展为肝硬化,251万人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581万人发展为肝细胞癌(HCC),26.8万人接受肝移植治疗,1077万人将死于HBV相关肝病。
这些文章建议:成人(尤其是2002年前出生的人群)应尽早进行HBV感染筛查,一生至少筛查一次;每次妊娠时,无论是否接种乙肝疫苗或曾复查过HBV感染,均应尽早筛查HBV标志物;所有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均应检测HBV标志物;对持续暴露于高危因素的易感人群,应定期检测HBV标志物;筛查时应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HBV标志物;HBsAg和抗-HBc阳性,但抗-HBs阴性者为急性或慢性HBV感染,应转诊至医疗机构专科门诊进行进一步评估、诊断和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管理,包括肝细胞癌(HCC)监测;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标志物均阴性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对医疗机构就诊或社区筛查发现的乙肝患者,应督促其家人进行HBV标志物检测;HBsAg阴性,但抗-HBs和抗-HBc双阳性或单项抗-HBc阳性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前,应进一步评估HBV再活动风险,并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慢性HBV感染者应长期随访管理,及早发现疾病进展及肝癌的发生。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治疗目前有突破,规范而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基本上可以阻断病毒的复制。一位从事HPV和HBV复制阻断研究的妇产科临床医学家发现足疗程的干扰素干预即可实现临床治愈。所以,只要及时、规范和足疗程地治疗便可阻止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我们的临床医师,尤其是社区全科医师应当正视乙型肝炎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配合体检部门和专科门诊,努力改善我国的乙肝情形。
虽然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的主流地位,但中医在治疗乙型肝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成熟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如果在西医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完全可以期待临床治愈效果。甚至还会有不意之神效也!
最后编辑于 03-13 · 浏览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