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全面认识药物普罗帕酮

发布于 03-12 · 浏览 1276 · 来自 iOS · IP 安徽安徽

普罗帕酮属于 Ic类抗心律失常药 ,减慢传导速度:显著抑制钠离子内流(主导机制),降低动作电位0相除极速度,使心房、心室及浦肯野纤维的电信号传导速度减慢。通过减慢传导和抑制复极化钾电流(Iₖ),延长心房、房室结和心室的不应期(不应期指生物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后,在一定时间内,即使再给予刺激,也不发生反应的这段时期)。


β受体阻滞作用(次要机制)

非选择性阻断β₁和β₂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触发活动(如延迟后除极)。


针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抑制房室结传导

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不应期,阻断房颤/房扑时心房冲动向心室的传导(控制心室率)。


普罗帕酮阻断钠通道,显著降低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率(Vₘₐˣ),正常时快径传导快但不应期长,慢径传导慢但不应期短。普罗帕酮使快径传导显著减慢,缩小快、慢径传导速度的差异 ,破坏折返环形成的条件。在电生理检查中,普罗帕酮可使快径传导时间(AH间期)显著延长,甚至完全抑制快径传导,仅保留慢径功能。此时,冲动无法通过快径逆传,折返环被阻断。


普罗帕酮与钠通道的失活态结合,减少钠离子内流,导致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Vmax)显著降低。


电生理效应 :

减慢传导速度 :心室肌、希浦系统及瘢痕周围组织的传导速度下降,阻断折返环路的形成(如心肌梗死后室速)。

延长有效不应期(ERP) :钠通道阻滞延缓复极早期(1期)的钠通道恢复,增加ERP,减少异常冲动的触发。


普罗帕酮通过钠通道阻滞和钙内流抑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负性肌力作用)。

对健康心脏 :正常心功能患者的心肌储备充足,普罗帕酮的轻度负性肌力作用通常不会导致明显心功能下降。

对器质性心脏病 :若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或心室肥厚,心肌收缩力已受损,普罗帕酮可能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甚至诱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2. 钠通道阻滞与传导抑制

作用机制 :普罗帕酮显著减慢心肌传导速度(延长QRS波),抑制折返性心律失常。

对健康心脏 :正常传导系统可耐受一定程度的传导延迟,且药物选择性抑制异常高频电活动(如室速)。

对器质性心脏病 :

心肌梗死或纤维化区域的传导已受损,普罗帕酮可能加重传导阻滞,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心肌瘢痕周围缓慢传导区可能因药物作用进一步恶化,反而促进折返性室速/室颤。

 3. 致心律失常风险

延长QT间期 :普罗帕酮轻度抑制钾通道(如Iₖr),可能延长QT间期,增加尖端扭转型室速风险。

对健康心脏 :正常心肌复极储备较好,电解质平衡稳定,致心律失常风险较低。

对器质性心脏病 :

心肌缺血、心衰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患者易出现复极离散度增加,普罗帕酮可能显著延长QT间期,诱发多形性室速(如TdP)。

心肌瘢痕或纤维化区域的电活动不稳定,药物可能加重局部电异质性,触发恶性心律失常。

 4. β受体阻滞作用的双刃剑效应

机制 :普罗帕酮的β受体阻滞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少触发活动(如早后除极)。

对健康心脏 :有益于控制交感风暴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应激或运动诱发)。

对器质性心脏病 :

心衰患者可能依赖代偿性交感兴奋维持心功能,β受体阻滞可能加重血流动力学恶化。

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可能因支气管痉挛风险而禁用。

最后编辑于 03-12 · 浏览 1276

1 6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