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学习笔记→三踝骨折的手术技巧

发布于 03-12 · 浏览 1958 · IP 四川四川
icon骨外狂徒张三 推荐
icon骨外狂徒张三 已点赞

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一部分

Lauge-Hansen 分型

● 旋后-外旋型Ⅳ度

● 旋前-外旋型Ⅳ度

● 旋前-外展型III度(部分)

● 过度屈曲型



外踝骨折

1.操作要点

● 对于外侧钢板,远端螺钉要单皮质固定,谨防螺钉穿入关节内,近端可双皮质固定;

● 对于背侧放置钢板,螺钉均可双皮质固定,但是背侧钢板对腓骨肌腱的刺激明显,因此不常规推荐;


img



● 对于青壮年,骨质较好的螺旋形骨折,可以用多枚拉力螺钉固定;


● 对于粉碎性骨折,可以用桥接钢板或髓内钉固定;

●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选用锁定接骨板,亦可在腓骨髓腔内先打入克氏针再上钢板固定,或在钉道内填充骨水泥。


img

2.复位评判

● 关节间隙等距(图A-1)

● Shenton线完整(图A-2)

● 距骨外侧与腓骨远端弧线未中断(图A-3)


img

3.内植物的选择

腓骨骨折固定方式包括:钢板、拉力螺钉、可吸收钉、克式针、张力带、髓内钉等。中上段骨折处理选用何种内植物,关键看下胫腓联合是否稳定。


后踝骨折

1.操作要点

● 术中将外踝解剖复位后,因为下胫腓后韧带的牵拉,常可以使后踝骨折块获得满意复位;

● 后踝骨折块如累及到关节面(>25%)时,应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

● 术中透视观察关节的平整性是否恢复。

手术入路

● 后外侧入路:前-后固定;在跟腱与腓骨长短肌腱间显露后踝固定,适用于外侧骨块

● 内侧入路:后-前固定;扩大内侧切口显露,适用于内侧骨块


3.手术方案

● 后踝骨块≥10%、移位>1mm应固定

● 移位较大:后外侧入路

● 移位不明显:尽量采用外侧入路



4.术中判断后踝骨块复位:

● 外旋50°侧位,避开腓骨钢板遮挡

● 术中CT应用最佳


5.内植物选择

● 接骨板: 较大骨块,伴有关节面骨折块,垂直暴力所致骨折

● 螺钉: 较小骨块、扭转暴力所致骨折

O'Connor等认为防滑钢板比前后方向螺钉固定效果更佳

内踝骨折

1.操作要点

● 4.0mm拉力螺钉、克式针、张力带、可吸收螺钉固定

● 骨折线在内踝上方(胫距关节面顶部以上)呈矢状面垂直向下,骨折块较大,螺钉方向应以平行胫距关节面为宜或行钢板固定以增加稳定性


img



2.陷阱及防范措施


img


(资料来源:Rockwood And Green's Fractures In Adults,8th Edition)



韧带损伤

1.三角韧带损伤

保守治疗

● 大部分病例可以采用保守方法治疗

● 三角韧带断裂关节骨折固定后,外翻应力实验:内侧稳定;踝穴间隙正常

● 石膏或支具固定6周后逐渐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

目前修不修以及如何修争议较大,可采取锚钉和可吸收线缝合。手术的指征包括

● 踝穴位X线片示内侧间隙较对侧≥5mm,距骨向外侧脱位或半脱位


● 踝关节骨折复位固定后,外翻应力实验内侧不稳定

● 关节复位固定后,踝关节内侧间隙仍然增宽1mm以上


下胫腓联合损伤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指征包括:踝关节内外侧稳定结构未得到满意的重建;重建后术中检查下胫腓联合仍然不稳定。其固定方法包括:

● 螺钉固定

在下胫腓联合上方1-3cm处,用1-2枚3.5mm皮质骨螺钉平行关节面向前倾斜30°,贯穿2 层腓骨及1或2层胫骨皮质,在踝关节轻微背屈位固定,不做加压。

● 胫腓钩

● Endo-button 可吸收钉

● 弹性固定

● 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目前文献报道,复位不良率较高,因此最好是切开探查+直视下复位固定

三踝骨折 (112)

最后编辑于 03-12 · 浏览 1958

回复17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