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脱位合并撕脱性骨折病例分享(附影像资料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77岁
【主诉】:跌倒致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小时。
【现病史及既往史】:现病史
- 外伤机制:行走时不慎跌倒,左肩部着地,即刻出现左肩剧痛、活动受限,伴左侧额部皮肤挫伤出血。
- 体征演变:伤后出现“方肩畸形”,肩胛盂空虚感,无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
- 影像学检查:左肩DR提示“左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建议复位后行MRI排除隐匿骨折。
既往史
- 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CAT评分12分),咳嗽咳痰迁延,痰液黏稠。
- 神经系统:陈旧性脑梗塞(ASCO分型:小动脉闭塞型),头颅MRI示缺血灶及脑白质病变。
- 代谢异常:脂肪肝、CRP显著升高(>200 mg/L)。
- 其他: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检查】:生命体征:BP 145/83 mmHg,P 97次/分,R 19次/分,T 36.5℃。
- 专科体征:
- 左肩方肩畸形,肩胛盂空虚,局部压痛(+++),Dugas征阳性。
- 左侧额部3×2 cm皮肤挫伤伴活动性出血。
- 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
- 左肩DR肱骨头前下方脱位,大结节撕脱骨块(4×6 mm),骨折线累及关节面
- 头颅MRI脑内多发缺血灶、左侧颞极蛛网膜下腔增宽
- 血常规WBC 9.8×10⁹/L,NEU% 76.2%,CRP>200 mg/L
- 心肌酶CK 414 U/L(提示肌肉损伤)
DR:复位前


复位后:


【临床诊断】:
西医诊断:
- 左肩关节前脱位(Bankart损伤待排)
- 左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Neer分型Ⅱ型)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
- 脑梗塞(陈旧性)
- 代谢性脂肪肝
中医诊断
左肱骨骨折(气滞血瘀证)
【治疗经过及结果】:
处理
- 复位固定:外展支具固定(肩关节外旋30°,屈肘位)。
- 创面处理:额部挫伤清创缝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 渐进式肩关节钟摆运动(Codman练习)。
遗留问题
-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块远期吸收风险(需6个月随访MRI)。
总结与讨论
一、中医手法复位的基本原则
- 辨证施治:根据骨折类型(如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和脱位方向(前脱位为主),结合患者年龄、体质(如老年骨质疏松)选择适宜手法,强调“轻巧、少痛、高效” 。
- 动静结合:复位后需配合外固定(如三角巾、绷带)和中药内服外敷,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稳定。
- 禁忌证把控: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或神经血管损伤时,需优先评估手术指征。

三、合并骨折的特殊处理
- 撕脱性骨折复位:
- 优先复位脱位,再处理骨折:利用椅背法或悬吊法使肱骨头归位后,通过按压大结节骨块辅助对位 。
- 中药辅助:复位后外敷活血止痛膏,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促进骨痂形成。
- 禁忌证警示:
- 若骨折块卡压于关节间隙(如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需手术干预 。
陈旧性脱位(>7天)或合并Bankart骨折(关节盂损伤>20%),优先骨科会诊 。
四、复位后综合管理
- 固定与制动:
- 三角巾悬吊3-4周,外展30°位减少肩袖张力 。
- 老年患者可缩短固定时间(2周),早期进行钟摆运动预防冻结肩 。
- 中药疗法:
- 急性期(0-72小时):马齿苋25g煎汤外洗消肿,配合接骨片口服。
- 恢复期:八珍汤补气血,配合针灸肩髃、曲池穴促进功能恢复 。
- 并发症预防:
- 监测患肢血运及桡动脉搏动,警惕腋神经损伤(表现为三角肌麻痹) 。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改用塞来昔布+氨茶碱雾化 。
五、病例对照
患者特点:77岁女性,左肩前脱位+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
中医处理方案:
- 复位选择:悬吊牵引法(低创伤)+ 椅背法微调,避免足蹬法引发咳喘 。
- 药物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外敷活血膏;禁用强力活血药防止脑梗塞加重 。
- 康复计划:
- 第1周:肩关节制动,手指屈伸锻炼;
- 第2周:钟摆运动(Codman练习);
- 第4周:逐步恢复梳头、摸背动作 ;
六、中西医结合优势与争议
- 优势:
- 中医手法可减少麻醉需求(尤其心肺功能差者),缩短住院时间 。
-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速度。
- 争议:
- 复杂骨折(如Neer分型Ⅲ型)是否适用手法?需结合CT三维重建评估 。
- 活血中药与抗凝药(如华法林)的相互作用需严密监测INR值 。
总结: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的中医手法复位需兼顾“稳、准、柔”,优先选择椅背法或悬吊法等低风险技术,配合个体化中药方案,同时重视多学科协作(如呼吸科管理咳痰)。老年患者应以功能复位为目标,避免追求解剖复位导致二次损伤。
最后编辑于 03-12 · 浏览 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