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论大承气汤应用的要点(一)

发布于 03-10 · 浏览 580 · IP 天津天津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icon四川-海天 已点赞


img

 

 

 

     有弟子问:希望师父详细讲讲大承气汤的应用要点。

蔡师答:大承气汤,那内容可太多了!有些人怕冷也有大承气汤证,有些人不出汗也有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在今天太多了!

 

弟子Y问:师父!我还是比一般人怕冷,但最近晚上睡觉盖不住被子,踢被子,梦多。

 

蔡师为y诊脉,然后说:脉软为热,手心汗渍渍的,不是大承气汤证是什么?吃大承气汤,热气泄掉,营养上来就不怕冷了。营卫的根源还是肠道的营养,肠道转不动,营卫上不来。

 

弟子Y说:可是我吃了芒硝会吐凉水?

 

蔡师说:那就吃了大承气汤,然后喝点稀粥;也可以先用不加芒硝的大承气汤喝几天,若觉得大便不通畅,难受得厉害了,再加点芒硝。

 

弟子Y说:不加芒硝,那不成小承气汤了吗?

 

蔡师说:小承气汤不行!虽然不用芒硝,但是量还是大承气汤,结肠那里的问题离开了大承气汤怎么也治不好。

 

大、小承气汤歌诀:

大承气汤歌诀:

大承四黄三合硝,五枚枳实八朴调,

枳朴先煮后黄硝,实躁痞满峻下疗。

小承气汤歌诀:

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

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泻力缓。

 

二者虽然都是大黄四两,但小承气汤是厚朴二两,枳实三枚;大承气汤呢?是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可见大承气汤的厚朴是小承气汤的四倍,枳实也多了三枚,结肠那里的问题,没有这个量,那里的问题推不动!厚朴和枳实少了都不行;另外,大小承气汤的大黄虽然都是四两,但同下和后下,对这个区别亦是不能忽视的!有了这些不同,大承气汤专走大肠,就有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弟子Y:我用桃核承气汤行吗?

 

蔡师说:不行!你晚上盖不住被子,这就不是表证了。桃核承气汤有桂枝,那是解表的。

 

桃核承气汤歌诀:

桃核承气五十桃,四黄二硝二桂草,

瘀热互结蓄下焦,少腹急结如狂疗。

 

弟子y:我还有一个症状,比如您坐在我面前,我却感觉您离我很远,这是怎么回事?

 

蔡师答:目不了了,还是大承气汤证。

《伤寒论》第252条说:“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写的都是生活,赶到热病出现,补药就没有了,都是泻下药,大小承气汤证出现,就不用甘草、生姜了,因此我们断定其病是热病;大承气汤证出现,小承气汤用上也不管用,“减不足言”嘛,其他承气汤也不行,只能用大承气汤,而且药量也必须用到位,吃过以后,病人就舒服了。

 

蔡师常讲:大承气汤是治疗大病危重病的秘方!

 

为此,蔡师还把大承气汤证拓展了很多新的应用条文,融入了蔡师的很多经验,蔡师意在治疗此类患者,亦在启迪后人。

 

蔡师说:到了一定的年龄,大承气汤,人人都需要!此方还能补肾。这是一个秘密,蔡师有过实践。蔡师指出:有的老板,饿得受不了,其实是体内太空虚了,看着脸挺大,屁股却已经缩小,这是肾虚的后果,把下面掏空了、抽干了,把下面底下耗得没有了,肉就没了。吃下大承气汤,排出很多大便,慢慢吃,慢慢吃,时间长了,就可能改善。

<蔡师说:吃大承气汤,是给人体内部搞卫生!当今社会,人们多重视人体外面的卫生,却不重视体内的卫生!导致很多危重病的发生!>

为什么肾虚脾虚?人为何一饿了就烧心,看着人马上就不行了,这是什么道理?因为一饿胃里就空了,大肠气就回到胃里,大肠气太厉害了,简直就是毒气,回气到胃里,胃里能受得了吗?这个气回到胃里,不但胃里难受,还会耗脾阴伤肾精,人就会发抖,大肠有火、大肠有热,往上冲。不要听患者讲饿,更不要相信患者说大便一天一次,那没有用,那还是大肠热,还得用大承气汤。

上次,来了一个女病人,瘦得都不成样了,坐在那里,汗一会湿一身衣服,一会又湿一身衣服,我给他用桃核承气汤,芒硝用得多,有人问:她这么瘦,您还敢用那么多芒硝吗?

 

弟子说:他是大肠里的热把血分里的水都烧干了。

 

蔡师:对呀!

三阳发汗是表,表解汗除,不伤人。

大承气汤证的发汗是大肠的热涌到肺上来了,肺与大肠为表里,这个汗就不是我们身上的寒水了,这是把脏腑的津液提出来了,《内经》讲“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水谷要经过大肠和小肠的吸收和分泌,分别出清浊,清者为液,由小肠吸收,浊者就为糟粕,由大肠传导出去,大肠还能把精华的液渗透出来,就是把“津”弄出来。大肠就像管理调度道路运输的官员一样,能够传导糟粕也能传导水液,所以称之为“传导之官”。

大肠传导,其功能关键在于一个“津”字,《灵枢》“经脉篇”说:“手阳明大肠经脉,……,是主津所生病者。”所谓“津”,在《灵枢》“决气篇”是这样定义的:“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汗出溱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只能渗出不能回流的意思。

大承气汤证的这个汗,是人体造血、造骨髓的精华营养,淌到最后人就瘦,越来越瘦,热耗着,怎么也不会胖。大肠里如果不能生津液,不能存津液,这个病就看不好。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3-10 · 浏览 580

回复2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