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视频|急诊碰到大出血,内镜止血三板斧之—电凝止血(适合内镜值班医生)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85岁老人,低钾血症猝死后复苏成功
【主诉】:突发排暗红色大便1小时。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因低钾血症猝死,经积极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入院时血红蛋白110g/L。入院后血红蛋白陆续降至65g/L,大便潜血阳性。未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突发排暗红苏大便伴血凝块约200ml,请肛肠科急会诊,肛门自诊可触及松软大便。后续陆续排出鲜红色血液,请求急诊内镜检查。
【检查】:床旁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壁环周多发溃疡伴出血



【临床诊断】:直肠溃疡伴出血
【治疗经过及结果】:充分清理血凝块暴露溃疡创面,用热止血钳对出血点给予高频电凝60W,软凝。直至溃疡呈焦痂状。


总结与讨论
热凝止血
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APC)术、热探头、微波凝固等方法,止血效果可靠,适用于非喷射性出血、活动性出血以及有血凝块或黑血管显露及散在的出血点等各种出血情况。其基本原理是使各种探头与出血病灶接触,利用各种设备产生的高热能等使局部组织、血管凝固、坏死而达到止血目的。探头对组织的电灼、电凝为非接触式,避免了电凝后血痂与探头粘连,对大面积黏膜表面渗血的效果较佳,对溃疡性病变或血管畸形等出血者采用单极、双极电凝或高频电凝法止血效果较好,但最大凝固和组织失活深度可达2~3mm,因此有引起消化道穿孔的风险。
最后编辑于 03-09 · 浏览 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