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谈阳明经表证小结(九)

《内经》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又说:风为百病之长。
《伤寒论》序言说: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然而,我们在临床之中,却很难把所遇到的疾病都与六淫联系起来,更谈不到“见病知源”了。
“风寒署湿燥火”是怎么“之化之变”就成了各种疾病呢?
古人说: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易经》说: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伤寒论》中,太阳病篇就占了178条,而且在其余篇中也都有表证的相关论述,这是为什么呢?
《河图》说:风为天地之使!
《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也”,又说“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伤寒论》又为何以伤寒为题目呢?
蔡长福老师认为:
人人都有表证的长期携带!
蔡师还常说:
《伤寒论》:浅!浅在皮毛;深!深不可测。
蔡师说:《伤寒论》并不高深,所论述的就是衣食保暖!人们日常之中不注意保暖,随时随地会被风寒邪气所伤害,但是不一定立即就引起中风、伤寒。随着伤害的积累,人体的阳气慢慢就会虚损,等到阳气虚损到一定的程度之时,若再次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极大可能出现貌似不是感冒的症状。
如“痉病”一之于“太阳病”,虽然二者同是太阳病,“太阳病”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是“痉病”却只是“其证备”却不是“脉浮”,而是“其脉沉迟”了。
若貌似不是感冒的症状出现后,再长期治疗失当,就会形成各种所谓的杂病,其实这就是“卒病”转为“痼疾”的过程。人们普遍认为“卒病”与“痼疾”的治疗是有严格区别的!尤其是所谓的疑难性疾病、恶性疾病。更是如此!
如此一来,人们就更加不理解、更不知道解除表证才能祛除病根!
总之,由于自然界的风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人人都有表证,只是医患双方都不知道而已。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洗澡受凉、骑电车摩托、吹空调、吹电扇、吃冷饮,等等,不知不觉就受了风寒了。
表证未得到正确处理,多次累加,这就是“积不善”日久,终成大病。此时,人们不知道病从何处来,又应该从何处去!
蔡师指出:我们应该深入领会“伤寒”二字的含义,深入理解《伤寒论》的原意!才可能找到解决人体问题的出路!
总之,蔡师认为:人人都长期携带表证,这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温兴韬先生是经方大家黄煌教授的高足,同时又是蔡长福老师的入室弟子,下面,我们选取几则温兴韬先生的医案,作为此文的注解。
医案一:患者陈某,女,胸腔积液。
因胸痛、高热入院,胸片显示大量胸腔积液,准备抽胸水,但因患者寒战高热,头身疼痛,胸闷喘促,难以平卧,不便施行。
观其有身痛项强、汗出恶风、心悸等证,予以:桂枝汤加葛根葶苈子3剂,药后,患者诸证悉除,查胸水消失。
温先生说以前在临床工作之中,也曾治疗过数例胸腔积液的患者,但病重如此者仅此一例,而效果之好出于温先生意外。
此案让当时刚刚调入该院的一名西医内科专家看到,连连惊呼:“水哪去了!水那去了!”此事完全改变了那位西医专家对中医的看法,也正因为此事,成为那位西医专家努力学习中医经方的起因。
医案二:患者王某,女,病毒性角膜炎。
右眼疼痛、视力下降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不效,西医诊断为角膜炎,曾服五苓散等方剂无效。其后到广州请一位眼科专家诊治一年余,每月往返一次,花费甚巨,仍不效。
最后找到温先生,诊察得知其仅右眼处恶风,当时温先生即决定用桂枝汤,这一历时五年的眼病。仅服用了10剂“桂枝汤”,即告痊愈。
医案三:患者汪某,男,右侧足跟痛。患者自言:就这个右侧足跟,每天像有凉风往里吹,温先生因此予“桂枝加芍药汤”5剂而愈。
医案四:易某,男,头痛。
患者自诉自幼时即经常头痛,平素恶风,每年盛夏颈部以下可以吹电扇,唯独头部不可,因予桂枝汤,数剂而愈。
医案五:黄某,男,面瘫。
患者为一卫生院院长,面瘫数日,输液不效,问诊得知其独面部恶风,予桂枝汤3剂而愈。
温先生说:他治疗中风、肩周炎、痛风、咯血、糖尿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病,不胜枚举,患者脉证有典型的,有不典型的,治其表证,是自己的一个杀手锏,每每奏效。可是要把其中的道理说明白、说清楚,却是很困难的事!
最后编辑于 03-07 · 浏览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