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王建安院士:提升医学专硕待遇!顺便分享一下各位给到的真实规培待遇...
两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在两会中提出需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人才高质量培养机制!

他认为,目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不匹配、培养方案及毕业要求不统一、专硕待遇保障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1、专业设置不匹配
从专业设置上看,专硕的专业方向与住培基地的专业设置仍不能完全匹配。一是三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冲突,专硕的专业通常细分到三级学科,例如内科学中的,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而住培专业只有二级学科内科学,轮转计划以大内科为主。按目前的专业设置,内科相关专业专硕的轮转计划如果参照内科住培的大内科轮转计划,则与其学科方向存在冲突。二是部分专业无法对应,例如专硕中的老年医学,运动医学,肿瘤学在住培专业中无法找到对应专业!
2、培养方案及毕业要求不统一
由于不同学校在专硕的课程设置、培训外要求及毕业要求方面存在差异,专硕在临床培训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专硕相比于住培医师,增加很多的额外的任务,例如学校的课程,毕业论文等,这让他们很难规范的完成培训工作!
3、专硕待遇保障需进一步提升
“单位人”“社会人”在住培期间,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国家财政补助、省级财政补助、合同所在单位工资福利、培训基地绩效等,专硕由于是学生身份,收入主要来源为从医学院校奖/助学金以及培训基地轮转绩效补贴,没有国家财政补助和省级财政补助,其待遇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基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其他身份的住院医师也有较大差距。调研国内10家医学院校发现,专硕待遇在每年1万~2万元不等,部分发达地区医学院校可达每年10万~15万元。待遇不一致影响了学员的培训积极性。
为此,王建安院士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和专业目录对接,由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协同推进专硕专业目录改革,统一专业设置。
二、是建议以结果为导向优化专硕培养方案。学校的课程设置应避免与临床轮转的时间产生过多冲突,在毕业论文上,以临床实践能力水平作为毕业考核的基本要求,重点考核专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再强制要求撰写学术论文。
三、建议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明确各级政府、高校对专硕培训及临床轮转期间的待遇保障。推广试行上海模式。
四、建议在保障专硕合理待遇的同时,应明确其在培训基地的劳动身份与责任归属。避免出现“待遇按住院医师标准,责任却按学生处理”。
以上是王建安院士在两会期间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于待遇,你们的规培收入达到了10万元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多两会相关的医疗建议,还可以去 两会医疗建议专区>> 参加讨论
最后编辑于 03-06 · 浏览 40.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