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禁性皮炎合并压力性损伤及其相关治疗
作者:医生:邓明月(住院医师)、张晓柳(住院医师) 护士:杜瑞泽 (护师)
关键词:失禁、压力、治疗、预防
引言:
1. 关于失禁性皮炎:1、定义:一种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由于大小便失禁是皮肤暴露于尿液、粪便中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常见于会阴部、肛周、腹股沟、臀部、大腿内侧等。
2. 关于压力性损伤:1、定义: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者联合剪切力,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出现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常发生于骨隆突处。
正文:
失禁性皮炎合并压力性损伤(个案):
1. 原因:大小便失禁,合并暴露于压力、剪切力之下。失禁性皮炎降低了皮肤对于压力和摩擦力额耐受性,增加了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综合原因有年龄、营养、运动、组织灌注等。
2. 伤口处理个案:患者黄某,女性,年龄92岁,诊断:1、肺部感染 2、陈旧性心肌梗死3、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III-IV级 4、脑梗死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6、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合并失禁性皮炎 7、低蛋白血症 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 9、高血压2级 高危组 10、阿尔茨海默症痴呆
伤口类型:失禁性皮炎合并压力性损伤
伤口部位:骶尾部
伤口大小:6.5cm×4..5cm
伤口分期:不可分期
窦道/潜行:无
渗出液:无
伤口所处阶段:清创期
皮肤状况:周边皮肤黏膜正常,无破损。

伤口处理:1、清洗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肥皂水轻轻清洗伤口,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使用碘伏、次氯酸等消毒液对伤口进行消毒,注意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目的: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细菌、坏死组织等,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2、更换敷料: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注意更换时避免撕扯伤口边缘,减少疼痛和出血。
目的:保持伤口清创后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内用辅料使用:患者伤口表面呈黄色痂壳,考虑感染风险。内用辅料采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化痂壳,促进自溶性清创。换药日期:2024.2.22,方案持续至2.25
目的:软化皮肤,为机械性清创打下基础。
伤口类型:失禁性皮炎合并压力性损伤
伤口部位:骶尾部
伤口分期:2期压力性损伤合并失禁性皮炎
窦道/潜行:无
渗出液:中量
伤口所处阶段:渗出期
皮肤状况:周边皮肤黏膜正常,无破损
内用敷料:藻酸盐颗粒
外用辅料:大纱布
处理原则:吸收渗液,促进清除伤口内异物
处理难点:病情原因导致大便失禁

伤口类型:失禁性皮炎合并压力性损伤
伤口部位:骶尾部
窦道/潜行:无
渗出液:少量
伤口所处阶段:上皮爬行期
皮肤状况:周边皮肤黏膜正常,无破损
内用敷料:藻酸盐颗粒
外用辅料:泡沫辅料
处理原则:促进上皮爬行
处理难点:病情原因导致大便失禁
4月25日,创面愈合。

复方多黏菌素B的作用:
抗菌作用:含有多粘菌素B,它是一种强效的抗生素,能有效杀灭或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消炎作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能够减轻皮肤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红肿、痛痒等炎症症状。
促进伤口愈合:通过控制感染并清除病原体,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有助于促进创伤或溃疡的愈合。
藻酸盐辅料的作用:
具有极强的吸收性,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的17~20倍的渗液,形成凝胶覆盖伤口,促进自熔性清创。藻酸钙与伤口渗液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凝胶,将钙离子释放至创面参与止血。
适应症:
黄色腐肉、坏死组织伤口、轻度出血伤口;促进窦道或腔洞闭合的作用。
缺点:
不适合干的有焦痂的伤口、对感染的伤口不能加密闭辅料、需要二级辅料固定。
泡沫辅料的作用:
可防止环境颗粒性 异物和微生物等侵入,预防交叉感染、可剪裁、保温。具有快速而强大的吸收渗液能力,减少伤口浸渍,泡沫垫缓冲外界压力。
适应症:
少到中量渗液的伤口、肉芽形成的伤口、上皮增生的伤口、二期到三期压力性损伤的伤口。
缺点:
干性的伤口不能促进自溶性清创、不能用于焦痂伤口、不方便观察伤口。
3.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避免皮肤长期受压,按时翻身,给予减压用具,骨突部位用保护贴保护。
保持环境清洁
保持床铺和衣裤清洁、干燥、舒适,污染后及时更换,减少灰尘和细菌的滋生,为伤口预防提供良好的环境。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带有细菌或病毒的物体或人员,特别是在医院、诊所等高风险区域。
避免不洁操作
在进行可能导致伤口的操作时,如修剪指甲、处理伤口等,应使用干净的工具和材料,避免感染。
4. 护理建议
定期更换敷料
根据伤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和预防感染。
正确使用内/外用辅料
如果伤口感染风险较高,建议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多学科诊疗(MDT)
多个学科人员合作组成团队共同为病人制定整体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个案总结与反思
总结: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伤口部位、伤口原因等。
伤口描述:详细描述伤口的类型、大小、深度、颜色、分泌物情况等。
治疗过程:记录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包括清创、换药、用药等。
愈合情况:记录患者的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愈合质量等。
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对类似伤口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伤口评估:对类似伤口进行评估,了解其特点、风险和预后。
治疗方法:根据伤口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清创、换药、用药等。
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等。
随访观察:对类似伤口进行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最后编辑于 03-04 · 浏览 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