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食管早癌筛查

发布于 03-04 · 浏览 1783 · 来自 Android · IP 四川四川
icon给我一支高糖 已点赞

本文节选自日本消化界,对初学者非常有益,分享给丁香园的战友们。

题目:《食管表浅癌的诊断与筛检》

食管表浅癌因食管壁浸润深度不同,淋巴结转移风险也不同,因此术前使用内镜进行浸润深度诊断会对治疗方针有直接影响。

筛检

由于 NBI 内镜观察 优于白光内镜观察,因此在食管扁平上皮癌的筛检中,从插入内镜到观察食管都是采用 NBI 观察。以右壁为中心对食管内进行冲洗后,拔出距门诊约 20cm 左右,从口侧向肛门侧观察有无区域性的褐色变化(brownish area)。由于内镜的镜头位置的关系,0 点方向为切线方向,所以容易忽略病变,这一点在观察时需要注意。颈部食管在拔出内镜时,一边送气一边进行 NBI 观察。另外,饮酒、吸烟较多的人,有头颈部癌、食管癌病史的人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因此最后还要进行碘染色,确认是否有遗漏。

诊断步骤

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详细检查):常规观察→NBI 观察(不放大→低倍放大→高倍放大)→碘染色观察

接下来分别对不同步骤的要点进行叙述。

① 常规观察

  • 首先,使用内镜的刻度测量从门齿到病变口侧端和肛侧端的距离。
  • 接下来,评估肉眼分型、表面的凹凸以及伴随空气量的变化病变部位的硬度。由此,能够预测一定程度的浸润深度,并且能够掌握在放大观察时应关注的部位。
  • 食管壁浸润深度被分类为 EP/LPMMM/SM1SM2/SM3,其在临床上管理不同。
  • 0-Ⅱb 型病变 考虑为 EP/LPM
  • 0-Ⅰ型及 0-Ⅲ型 考虑为浸润 SM2 以深 的病变。
  • 在 0-Ⅱa 型及 0-Ⅱc 型 中,如果表面为平坦~微细颗粒状的变化考虑为 EP/PMM,伴有颗粒状的凹凸考虑为 MM/SM1,存在随着空气量变化而厚度、隆起不发生改变,或有明显的凹陷区域的情况考虑为 SM2 以深,但最终的判定侧重于 NBI 放大观察
  • 另外,关于角化倾向较强的白色调的病变有过深判断的倾向,应判断为浅一个阶段。

② NBI 观察

  • NBI 的设定 为色彩强调 1、结构强调 B8,根据在非放大观察中看到的 brownish area 进行范围诊断。
  • 接下来,通过低倍数放大大致掌握病变整体 IPCL 的形态,同时以白光观察检查的部位为重点,关于有无日本食管学会分类的 B2 血管 和 B3 血管 等通过低倍数→高倍数放大观察进行详细观察。
  • 详细观察时,拔出一次内镜,安装先端附件后再次插入。前壁侧的病变容易变成切线方向,如果不能很好地描绘整体图像,则将病变设为 6 点方向以便确保视野(图 1)。
img

a、在12点方向拍摄病变
b、在06点方向拍摄病变,整体观更加全面


  • 在高倍数放大观察时,病变和镜头需要靠近,与上述情况相反,如果将病变设为 0 点方向,则一般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描绘出病变的整体图像。
  • B1 血管 相当于 EP/PMMB3 血管 相当于 SM2 以深 的阳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但 B2 血管 相当于 MM/SM1 的阳性诊断准确率较低,这一点在判定浸润深度时需要注意。
  •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报告:在 B2 血管 区域狭窄时或仅在糜烂的周围发现 B2 血管 时,则浅判断为 EP/LPM,相反,即使只观察至 B2 血管 时,如发现病变内的结节状隆起或缺乏空气变形的厚度、明显的凹陷,通过深判断为 SM2 以深 可以改善 B2 血管 的阳性诊断准确率。也就是说,在观察到 B2 血管 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区域性和常规观察结果来进行浸润深度诊断。

③ 碘染色观察

  • 使用喷洒管,一边从食管胃交界部到胸部上部食管退出内镜,一边用 1.2% 碘 进行染色。喷洒后在食管内用水冲洗,吸出胃内的碘色素后,开始进行观察。通过对食管内进行冲洗,上皮上多余的碘会被冲走,可以更加容易地识别出不染区。
  • 在碘染色观察中,再次确认病变范围和判定有无 Pink color sign。并且,还可以搜索其他部位是否存在 NBI 没有发现的同时多发癌。
  • 另外,在碘喷洒后,由于上皮的剥离或再生性变化,有可能会引起病变的消失或形态变化,因此内镜治疗要在最后一次碘喷洒后间隔 4 周左右 的时间来进行。

备注:

M1=局限于上皮层(EP),原位癌

M2=侵犯至黏膜固有层(LMP)

M3=侵犯至黏膜肌层(MM)

SM1=侵犯至黏膜下层小于200um

SM2=侵犯至黏膜下层中层

SM3=侵犯至黏膜下层下层

img


img


img


补充一些概念

1.食管表浅癌就是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而我们常说的食管早癌其实是黏膜内癌,不管有没有淋巴结转移。下面这个表格方面我们记忆:

T1a EP,LPM,MM

T1b SM

表浅癌 T1a+T1b

早期癌 T1a

2. 原位癌 M1=EP,食管原位癌是日本的术语,欧美的诊断体系认为只有突破基底膜,出现间质浸润才算癌(浸润癌,但不是进展期癌,进展期癌是至少累及了固有肌层)。

3. 异型增生 细胞学、组织结构上须存在异型性改变细胞学异常

细胞学异常:细胞核增大、深染、胞核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膜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核浆比高,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结构异常。

组织学异常:上皮层失去正常的层次结构,层次紊乱,细胞排列拥挤,失去正常排列极性(极性消失)


IPCL简易图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仅由B1血管构成的AVA,无论范围多大,都视为浸润深度T1a-EP/T1a-LPM

img


img


对于IPCL的研究,有井上分型、有马分型、AB分型,这些分型都是观察食管IPCL的。2011年日本食管学会提出的AB分型是综合了井上及有马分型,并借鉴了有马分型里的AVA的概念及R型血管的概念。AB分型最大的优势是一种基于偏向治疗原则的分型方法。良性病变不需处理的都归为A型,内镜治疗的绝对适应症都归为B1型,内镜治疗的相对适应症归为B2型,外科适应症归为B3型。

分型 所见 浸润深度

A : IPCL没有变化或有轻微变化

B1:扩张、蛇形弯曲、口径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形成回路的异常血管(浸润深度T1a-EP/LPM)

B2:不形成回路的异常血管 (浸润深度T1a-MM/T1b-SM1)

B3:高度扩张增粗不规则的血管(约是B2血管的3倍以上,血管直径超过60um)(浸润深度 T1b-SM2以深)

AVA(B2/B3血管)

AVA-small 0.5mm以下 T1a-EP/T1a-LPM

AVA-middle 0.5mm-3mm T1a-MM/T1b-SM1

AVA-large 3mm以上 T1b-SM2以深

注:仅由B1血管构成的AVA,无论范围多大,都视为浸润深度T1a-EP/T1a-LPM

R型血管:不规则的细网状血管 (浸润深度:低分化鳞癌/INFc/特殊型的肿瘤)

食管癌 (107)
早期食管癌 (30)

最后编辑于 03-04 · 浏览 1783

5 29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