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脏躁的形成

体虚之人,三阳本能之气不足,三阳经常受外感,风寒携带日久,化经热。经热、腑热长期存留体内而不泻,煎熬经腑。一热未去,二热又来;二热未去,三热又来。此热累积日久,这种邪热在体内延续蔓延,人体内整个脏腑都被持续熏蒸。这种经热传腑,腑热长期携带,热无出路,致使六腑之阴被耗;化为湿热,湿热传脏,脏为湿热所耗,就成了“脏躁”。这就是“脏躁”的形成过程。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描述的“百合病”就是脏躁!论曰: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尿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妇女无故悲伤,这就是脏躁;有些老人不能受一点委屈,常因一些细小的琐事而悲伤不已,这也是脏躁;还有一些人不能听到悲伤的话,听了就不由自主流眼泪,这也是脏躁。
好多人看电视,遇到情节动人处,眼泪就不能控制,这就是百合病。医圣张仲景为此留下了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黄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几个方子。
其中的甘麦大枣汤,其歌诀曰:
妇人脏躁欲悲伤,如有神灵太息长;
小麦一升三两草,十枚大枣力相当。
此方治疗妇女无故悲伤,听见一句不舒服的话,就开始流眼泪。《金匮要略》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何为“脏躁”?脏躁就是火,这种火一不能泻二不能发,只能用甘麦大枣汤治疗。
“躁”为火,火盛者,水外溢而为泪,这种病人体内常常有热;
悲者,伤心也,火盛触动心神,故悲痛;
热盛者,气分有热,热盛煽动心神为悲,悲者化泪,泪为水。
大概因为这种脏躁之人,为我们生活中所常见,并不认为这种人是脏躁病人,反而多以为是性格所致,因而不与重视。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医生或患者本人,还给这类的人活患者本人吃大量的附子干姜,其结果必然是越吃越躁,越躁越悲。
火躁者,气分热盛,长此以往,其热盛不解,就形成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病、癔病、神经官能症等。
何谓“数欠伸”?这是由于脏躁日久,胃气被耗,脾阴被耗。比如其人容易赖床,总要在床上“懒着”很长时间,才好不容易起床下地,这是人虽然醒了,但胃气还未醒来,四肢之气来源于胃气,因此四肢不舒展、不想动,这就是其人胃气也弱,上下不能交通。
这种胃气弱的人,持续日久,无名的感冒常常携带,感冒时喷嚏很难打出,就算打喷嚏声音也很小。《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这类人的典型,说话声音低微,话讲多了就会上气不接下气,还整天哭哭啼啼的。
最后编辑于 03-03 · 浏览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