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风的10类人,中风10大预兆及10大谣言
1、这10类人更易中风:
(1)高血压;(2)糖尿病;(3)高脂血症;(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房颤;(6)肥胖;(7)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8)吸烟酗酒;(9)胡吃海塞,饮食不健康;(10)久坐不动,长期熬夜。
2、中风10大预兆:
(1)看东西:看不全,双眼的半侧视野看不见东西或出现重影;
(2)喝水:呛咳;
(3)说话:说不清,说话时舌头打结甚至不会说话了;
(4)走路:不能走直线,走不稳动作不协调;
(5)面部:口眼歪斜,面部不对称;
(6)偏瘫:一侧胳膊腿力量明显下降,不能拿杯子,不能正常走路,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
(7)眩晕:感到天旋地转或自身旋转;
(8)头疼:头疼或伴有恶心呕吐;
(9)嗜睡:爱睡觉,睡得沉,叫不醒;
(10)昏睡:昏迷。
3、中风10大谣言:
谣言1:只有老年人才会中风
辟谣:有28岁的脑出血,26岁的脑梗,据报道还有不到20岁的中风。上面说的10个危险因素越多,这些人越容易中风,而不是说老年人才会中风。
谣言2:中风后没有后遗症,就不用再吃药了。
辟谣:得了中风,需要长期乃至终生吃药,预防再次中风。
比如说脑梗,是一块血管堵了,那别的血管也可能会堵塞。那么说脑出血是一块血管爆裂了,那别的血管也可能爆裂,甚至还会在原位上发生堵塞或者破裂。
所以一旦中风后,需要长期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服药,以预防再次中风。
谣言3:脑梗吃阿司匹林和他汀就行。
辟谣:有接近20%的脑梗是心脏血栓,比如说房颤引起的。那么,吃阿司匹林和他汀是没有用处的。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正规的抗凝药物,比如说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这一类药物才是正规治疗。
谣言4:没有三高就不会中风
辟谣:三高的人,比没有三高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风,但不是说我没有三高就不会中风。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中风。
还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引发中风。
谣言5:突发中风赶紧针刺放血
辟谣:突发中风赶紧打120,而不是自己放血。
谣言6:突发中风赶紧吃阿司匹林
辟谣:中风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表现基本差不多。但如果是脑出血,你吃了阿司匹林,那就是雪上加霜,加重出血,加重病情。
所以突发中风要马上拨打120,到医院做完CT,才知道如何正确的治疗。
谣言7:平时吃点牛黄丸预防中风
辟谣:牛黄丸这个药并不能预防中风,唯有管好“6匹马”:(1)健康饮食;(2)坚持运动;(3)控制体重;(4)远离烟酒;(5)不要熬夜;(6)好的心态。
驾好“3辆车”:(1)监测、控制好血压;(2)监测、控制好血糖;(3)监测、控制好血脂。
以及房颤正规的抗凝治疗,才是预防中风的正确方法。
谣言8:用好药避免后遗症
辟谣:是否会发生后遗症,一方面跟堵塞的部位和出血部位有关系;另一方面跟脑梗开通血管的时间有关系。所以越早抢救,越早开通,就越能降低后遗症的风险。而不是说依靠所谓的“好药”。
谣言9:血管通了,后遗症就消失了。
辟谣:一旦发生偏瘫失语半身不遂,一方面一定要早治疗早抢救;另一方面要靠自己的恢复训练。而不是说只靠吃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的去恢复功能性训练,来改善后遗症的症状。发病3个月以内是黄金康复期,4-6个月是有效的康复期。过了6个月,恢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
谣言10:定期输液预防复查
辟谣:从来不建议定期输液,也从来没有“定期输液”这个概念。不管是预防中风,还是预防再次中风,我们都要控制好三高,也就是上面说的驾好“3辆车”,以及正规的吃药,还有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上面说的管好“6匹马”,即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远离烟酒、不要熬夜、好的心态。只有管好“6匹马”,驾稳“3辆车”,以及正规的药物,才是预防中风的基础,而不是定期输液。
最后编辑于 03-02 · 浏览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