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要点
一、概述
STEMI定义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升高伴动态心电图ST段抬高,通常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中国STEMI发病率持续上升,死亡率整体偏高,尤其农村地区。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血栓形成。
2.诱因:晨起交感神经兴奋、饱餐、重体力活动等。
3.特殊情况:约14%患者冠脉造影无显著阻塞(MINOCA),可能由冠脉痉挛、血栓自溶等引起,需个体化治疗。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1.冠脉病变:左前降支闭塞多导致前壁心肌梗死,右冠脉闭塞常累及下壁及右心室。
2.心肌病变:冠脉闭塞20-30分钟后心肌开始坏死,1-2小时形成凝固性坏死,最终瘢痕修复。
3.血流动力学变化: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严重者引发心源性休克或肺水肿。
四、临床表现
1. 先兆:50%-81.2%患者发病前有乏力、胸痛等症状。
2.典型症状:剧烈胸痛(持续>20分钟)、发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室颤最常见)。
3.体征:低血压、心音减弱、奔马律,右心室梗死可表现为低血压无左心衰症状。
五、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1.心电图:动态演变ST段抬高(超急性期、急性期等),病理性Q波。
2.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cTnT)特异性最高,CK-MB反映梗死范围。
3.影像学: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CMR检测心肌水肿。
六、诊断
符合以下2条即可诊断::①典型胸痛症状;②动态心电图ST段抬高;③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七、鉴别诊断
1. 心绞痛:疼痛短暂,硝酸甘油可缓解,无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2. 主动脉夹层:撕裂样疼痛,双侧血压不对称,D-二聚体升高。
3. 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咯血,右心负荷增加表现。
八、治疗
(一)再灌注治疗(黄金12小时)
1. 直接PCI:首选方法,发病12小时内尽早实施,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
2. 溶栓治疗:适用于无PCI条件时,发病6小时内最佳,常用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3. 溶栓后PCI:溶栓成功后2-24小时内行冠脉造影。
(二)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如氯吡格雷)。
2. 抗凝: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需监测出血风险。
3.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减少心律失常,24小时内尽早使用。
4. ACEI/ARB:改善心室重塑,降低死亡率。
(三)并发症处理
1. 心律失常:室颤立即电除颤,室速用利多卡因。
2. 心力衰竭:吗啡镇静+利尿剂,右心室梗死慎用利尿。
3. 心脏破裂:紧急外科手术,但死亡率极高。
九、预后
1. 短期:住院死亡率约5%-6%,多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
2. 长期:LVEF<40%或合并糖尿病者预后较差,需二级预防。
十、预防
1. 一级预防:控制高血压、高血脂、戒烟等。
2. 二级预防: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长期使用,心脏康复训练
最后编辑于 03-02 · 浏览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