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罕见的子宫附腔切除术病例分享(单孔)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24岁育龄期女性,G0P0,未婚,有性生活史。
【主诉】:痛经10年,发现子宫发育异常11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14岁月经初潮,开始就出现痛经,尚可忍受,之后痛经进行性加重,经量偏少,月经干净后仍有痛经,持续2-3天可自行缓解,末次月经2025年01月30日-02月06日。2022年在外院彩超提示子宫肌瘤,予药物治疗,效果欠佳。02月09日在当地医院就诊,彩超提示子宫左侧混合性回声团(考虑残角子宫),建议住院进一步治疗,未遵嘱。疼痛持续至02月13日自行缓解。02月15日到我院就诊,三维彩超:子宫发育异常:考虑残角子宫(内膜型,内可见液性暗区-积血)可能。要求手术入院,近期精神、睡眠、饮食情况尚可,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2023年曾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检查】:妇检: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内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光,质中,子宫平位,靠左,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见异常。
2025.02.15 三维彩超:宫颈管似可见两条。宫底部稍凹陷,子宫前位,宫体大小53X43X36mm,形态欠规则。内膜厚11.8mm。三维成像:宫腔未见明显异常。横切宫体的左侧肌层稍向外突出,大小47X42X38mm,其回声与子宫肌层回声相同,可见均匀的肌壁回声与子宫肌壁相连,宫腔内至宫颈管可见范围约39x33x27mm不规则液性暗区,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三维成像:内可见液性暗区。左卵巢大小:33X23mm,右卵巢大小:39X26mm。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回声。诊断描述:子宫发育异常:考虑残角子宫(内膜型,内可见液性暗区-积血)可能。
会诊外院MRI:子宫左侧包块,符合残角子宫(II型)伴宫腔内积血改变。
【临床诊断】:子宫畸形--残角子宫?
【治疗经过及结果】:入院查相关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彩超:肝脏、胆道系统、脾、胰未见异常声像。泌尿系彩超: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双输尿管未见扩张。予行手术治疗,宫腔镜检查可见宫腔形态正常,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可见。结合腹腔镜及MRI,考虑子宫附腔,予行单孔腹腔镜下子宫附腔切除术,完整切除附腔,再次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正常。





总结与讨论
子宫附腔(ACUM)是一种罕见的女性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发生于子宫圆韧带下方,表现为位于子宫肌壁间的内衬子宫内膜的囊腔,患者通常表现为周期性下腹痛。由于对ACUM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出现误诊或漏诊,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管理方案。2024年我国发布了子宫附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提高ACUM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诊断标准:
(1)位于子宫圆韧带下方孤立的附腔肿物;
(2)子宫腔、输卵管、卵巢发育正常;
(3)手术病理诊断证实:附腔内可有巧克力样液体内容物,内衬有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
(4)子宫其余部分通常无子宫腺肌病表现,但在邻近附腔的子宫肌层内可出现镜下小的子宫腺肌病病灶。
治疗:
治疗目标是恢复解剖、提高生命质量和生育力保护。治疗原则为完全切除附腔内膜,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子宫肌层。推荐行腹腔镜ACUM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当预计手术困难或合并其他开腹手术指征时,可行开腹ACUM切除术。
术后管理:
患者术后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药物辅助治疗,术后仍需定期随诊,复查盆腔超声,观察有无复发。妊娠和分娩期间需警惕子宫破裂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