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近端肠瘘的原因及对策
病人女性,65岁,因直肠自发性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急诊行直肠穿孔修补+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术后6天复查CT报告腹壁软组织肿胀、渗出、多发积气影,但腹壁无明显红肿疼痛,未作特殊处理,术后第9天自动出院。


出院后第3天因腹壁红肿疼痛再次入院,查见造口内下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约2cm,造口上方腹壁红肿、压痛,有波动感,诊断腹壁脓肿,切开流出脓液约30ml,探及脓腔与造口周围间隙相通,保持引流通畅。2天后造口内下方见粪便流出,未见到瘘口。钡剂造影显示乙状结肠造口近端潜行腹壁段肠瘘,造影剂未进入腹腔。

造口近端肠瘘是肠造口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缝合时贯穿肠壁全层、术后缝线切割撕裂肠壁或缝合时损伤肠壁血供、缝线结扎过紧引起肠壁坏死穿孔所致。此外,术中暴力牵拉肠管、术后扩张造口时或造口插管时用力过猛也可穿破肠管形成肠瘘。因此,预防此并发症应避免贯穿缝合肠壁全层,仅缝浆肌层即可,或缝合肠系膜或肠脂垂,而不与肠壁缝合固定,同时保护好肠管血供,肠管拖出腹壁时避免暴力牵拉,尤其是肥胖病人,扩张造口或经造口插管操作均应轻柔,防止穿破肠管。
造口近端肠瘘早期主要表现为造口周围感染,继之可能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感染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或脓毒性休克,如瘘入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危及生命。CT见到腹壁大量积气对早期发现造口近端肠瘘可能意义,以便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钡剂造影仍有诊断价值,可评估瘘口位置及大小,判断是否瘘入腹腔,为紧急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造口近端肠瘘诊断一旦明确,只有再次手术重做造口,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严重后果,同时减轻造口护理负担。临时性造口如能保持引流通畅,且造口周围感染可控的情况下,结合病人意愿,也可留待回纳造口时一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