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图片分享: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或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






国内常用的溶栓方案为尿激酶,常用封管法和持续滴注两种方法。
方法一:封管法:一般采用5000-50 000U/ml的尿激酶,在导管内保留25-30min,或保留10min 后每隔3-5min 推注尿激酶溶液 0.3ml。
方法二:滴注法:常用250 000-50 0000lU 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中持续泵滴6-10h。滴注期间需监测疑血功能,当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时需停止溶栓。或采用rt-PA 配成1-2mg/ml浓度,分别注入导管动静脉两端腔内各 1-2mg,封管维持30-60min。导管仍不通畅时可重夏1次,维持时间延长,也可保留至下次透析。溶栓成功率70-90%,但复发率较高。
禁忌症:①存在明显出血倾向;②纤维蛋白原≤1.5g/L。相对禁忌症:近期消化道,呼吸道,脑血管等部位活动性出血,需要权衡利弊且与家属做好充分沟通。
尿激酶溶栓具体方案:
①封管法:NS5ml+尿激酶10万IU,浓度20000IU/ml(符合浓度要求5000-50000IU/ml),导管动静脉端按照导管容积进行封管,保留 25~30min,或保留 10min后,每隔3-5min 推注原溶液0.3ml。基于药物价格,第一种方法可能较为经济实用,但也存在不成功几率。
②滴注法:尿激酶微量泵为例,动脉端NS50ml+尿激酶20万IU,静脉端NS50ml+尿激酶20万IU,泵入速度5-8ml/h,尿激酶总剂量40万U(符合指南推荐25-50万IU)。@xiaospring @丁香通讯员 @
最后编辑于 02-23 · 浏览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