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耳廓疤痕疙瘩切除修复


一、患者基本信
患者因打耳洞后右侧耳廓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物3年就诊。患者自述打耳洞后不久,耳洞周围逐渐出现硬结,且缓慢增大,伴有轻微瘙痒,无疼痛、破溃等不适。
二、术前评估
1. 专科检查:右耳廓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最大约2cm×3cm大小的疤痕疙瘩,呈暗红色,质地硬,表面光滑,边界尚清,与周围皮肤粘连紧密,局部皮温稍高。耳廓形态因疤痕疙瘩生长发生明显改变,出现外观畸形。

术前
2. 辅助检查:进行耳部超声检查,明确疤痕疙瘩的范围、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排除其他占位性病变。同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等术前常规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
三、手术方案制定
考虑患者疤痕疙瘩大小、位置及耳廓畸形程度,决定采用耳廓疤痕疙瘩切除术 + 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手术目标是彻底切除疤痕疙瘩,最大程度保留耳廓正常组织,恢复耳廓的形态和功能。
四、手术过程
1. 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左侧,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以1%利多卡因 + 1:20万肾上腺素溶液沿耳廓疤痕疙瘩周围及手术区域进行浸润麻醉,确保麻醉效果满意。
2. 切除疤痕疙瘩:沿疤痕疙瘩边缘做梭形切口,深度达耳廓软骨表面,锐性分离疤痕组织与周围正常皮肤及软骨膜,完整切除疤痕疙瘩。术中仔细止血,避免术后血肿形成。
3. 皮瓣转移修复:根据切除后的创面大小和形状,在耳廓周围设计一个局部推进皮瓣。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皮瓣,将皮瓣向创面推进,覆盖切除疤痕后的缺损区域,确保皮瓣血运良好。
4. 缝合与固定:用5 - 0poloen缝线将皮瓣与周围组织间断缝合,缝合时注意皮瓣的张力和对合情况,避免出现扭曲和折叠。缝合完毕后,用碘伏纱布覆盖伤口,再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和防止皮瓣移位。

术后
五、术后处理
1. 伤口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渗液;术后第3天,拆除部分缝线,观察皮瓣血运,皮瓣颜色红润,血运良好;术后第7天,拆除剩余缝线,伤口愈合良好。
2. 康复指导:告知患者术后避免耳部受压,睡觉时采用健侧卧位;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沾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耳部受到外力撞击。
六、手术效果
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患者耳廓疤痕疙瘩完全切除,耳廓形态恢复正常,外观畸形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随访未见疤痕复发,耳部功能正常。
最后编辑于 02-23 · 浏览 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