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烂性胃炎
患者为30岁女性,反复恶心6个月,近1周上腹痛加重(餐后明显),胃镜提示胃炎伴糜烂,已排除妊娠。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炎可能性大,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 约70%慢性胃炎与Hp感染相关,需尽快通过呼气试验或胃黏膜活检明确感染状态。
- 若Hp阳性,需根除治疗(PPI+两种抗生素+铋剂四联疗法)。
药物或饮食因素
- **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或酒精滥用可导致胃黏膜损伤,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及饮酒史。
- 长期辛辣、高脂饮食可能加重症状。
其他可能合并症
- 功能性消化不良:若治疗后症状未完全缓解,需考虑功能性因素。
- 胃食管反流病(GERD):若伴反酸、胸骨后灼热感,需进一步评估。
需要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 首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或胃黏膜活检(若胃镜已取组织)。
完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贫血提示慢性出血)、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排除甲亢/甲减)。
-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排除糖尿病胃轻瘫)。
影像学复查(若症状不典型或治疗效果不佳)
- 腹部超声:排除胆囊结石、胰腺病变(若初诊未查)。
- 胃排空试验:若怀疑胃轻瘫(如餐后腹胀、呕吐)。
治疗:
抑酸及黏膜保护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20mg bid(餐前30分钟),疗程4-8周。
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混悬液或瑞巴派特,促进糜烂愈合。
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
四联疗法:PPI(如艾司奥美拉唑20mg bid)+ 铋剂(枸橼酸铋钾220mg bid)+ 阿莫西林1g bid + 克拉霉素500mg bid,疗程14天。
对症处理
恶心/呕吐:可短期应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或多潘立酮(吗丁啉)。
餐后饱胀:消化酶制剂(如米曲菌胰酶片)辅助改善消化。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避免辛辣、高脂、咖啡因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禁忌:停用NSAIDs及酒精,减少胃黏膜刺激。
体位: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抬高床头睡眠(减少反流)。
最后编辑于 02-22 · 浏览 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