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此条是解释179条所描述的少阳阳明病,为临床多见的阳明证发病类型。属于医源性阳明病,不适当的治疗不仅未能清除病原,反而浪费有限的体液,诱发更多的制约自身抗感染能力的因素。
总体来讲阳明病见于身体素质较好、粘膜有慢性病理问题的个体,治疗失误是诱因。也就是说阳明病基本都是在脾约和错误治疗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真正的正阳阳明病很少见,正气充实、潜力巨大、粘膜吸收排泌水液能力超强,肯定很难形成白虎汤、承气汤证。
最后编辑于 02-21 · 浏览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