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详论谷疸病即胰腺病(二)戊

发布于 02-19 · 浏览 767 · IP 天津天津


img

 

 

     这个“谷”(蔡师谓指胰腺),要大写特写,虽然他跟肝胆是连体,但是古人没有给他定论;“三焦”(蔡师谓指十二指肠)古人也争论了几千年,不知道是前人漏掉了,还是留下悬笔。但是问题的根子还是在脊柱上,请看背部腧穴的歌诀。

蔡师论谷疸、三焦的家园歌诀: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蔡师把“三焦俞”新定位在第八椎,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定位?肝胆相照,脾胃相连,这就是中焦的所在地,中焦就代表三焦。

自古至今,第八椎一直空缺,世上的事情不一定都完美,古人不是不聪明,有可能留个悬笔让后人来安排。故一直空缺到现在!

蔡师认为“三焦俞穴”就在第八椎,供我们参考。蔡师认为“三焦”就是“十二指肠”,肝外有胆,胃外有“谷”,脏腑皆通,三焦不能一时一刻不通;若十二指肠不通,胰腺就不通,肝胆就不通,胃底就不通,不能进水,不能进食,饭后就胀。这个地方是脏腑的“咽喉”之所在,也是最狭窄最弯曲的地方。

三焦俞能通十二俞穴,一直空缺到现在,没有把“三焦”和胰腺(谷脏)论述明白。导致很多问题,中医说不清楚!

蔡师还有另外一个认识:三焦化实,三焦不通,医圣写下大承气汤;表兼里实,医圣设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就写在三焦上。三焦和胰腺(谷)为表里,三焦就是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很短,但是却代表十二地支,就是代表十二脏腑。

真正的实证,《伤寒论》不用补法也不用补方。比如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全是凉药降气开气;我们再看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是不是桂枝汤去白芍?是不是小柴胡汤去甘草?这不就是表证兼着里实吗?对于这种表证兼着里实的证情,医圣只用清热泻下,只用解表药,不用补药,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就写在十二指肠三焦上,这就是医圣张仲景对方剂的定位。

蔡师指出医圣以脏腑的症状定位,才写出方证,后人始终无法理解这个问题!

后人拿着方子去找病,找方证对应,找条文,根本对不上的!

《伤寒论》是把患者的症状虚实寒热辨别清楚以后,把疾病定位了,才确立处方,这才是医圣的“理法方药”!

我们再看看大柴胡汤,是不是小柴胡汤去掉人参、甘草,再加大黄、白芍?这张方剂里面只有白芍这一味补药,白芍可以修复肝脏、修复脾脏,太阴是阴,厥阴也是阴,阴被热耗,所以《伤寒论》不敢用补药,只用白芍来填补脏腑的阴亏!

为何此方之中用黄芩?黄芩是小柴胡汤里面的,在大柴胡汤里面保留不动。黄芩可以清六经之热,这就是小柴胡汤过经,化热了,耽误日久,三焦化热。

大柴胡汤证是表证兼着里热,所以使用黄芩、大黄,黄芩证在小柴胡汤证里面出现,耽误久了,黄芩证仍在,《伤寒论》在大柴胡汤中还是使用了三两黄芩,黄芩证耽误日久,必然化实热,肝胆大肠,热气不能升降,医圣加上一味大黄,涤荡三焦,引热下行。给邪气找个出路。后人常常认为:小柴胡汤是补方,大柴胡汤是泻方,一直没有把这两个方剂分别清楚、弄明白。

白芍这味药,最早出现在桂枝汤里面,为什么小柴胡汤耽误引起大柴胡汤证,医圣还要使用白芍,理由何在?

三阳经长期不解必然化热,特别是阳明经气分化热,耗伤脾阴,耗伤胃阴,所有脏腑的阴都能被阳明经热消耗掉,当务之急,为了保护脏腑,让脏腑再生再造,《伤寒论》使用白芍一味敛阴,才去升阳,阴不足阳生不起来。

阳生表解,表里开合,少阳经才能调达,三焦热才能泻去。医圣不用温热药甘温来补,而是使用白芍一味,由此可以医圣的伟大!

黄芩医圣使用三两,蔡师遇到真正的大柴胡汤证,黄芩用五十克,柴胡叶用一百二十克,白芍用五十克。黄芩清除六经之热,用白芍让脏腑再生再造,热去津回,脏腑才能完整。

用柴胡解去三阳之表,用大黄来个釜底抽薪,热去脏腑安,热去正气回,那大气一转,千里云雾散,必然是拨云见日,哪里有不愈之理。

人体是个大的家庭,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小家庭也不能毁,小家庭毁了,人没有去处,就没有立足之地了。由此可见这个家是多么重要。

人体的体质就像一个国家,其中的脏腑就是六经系统,每个系统都代表一个脏腑,脏腑的家园在哪里?蔡师认为脏腑的家园就是人体的脊柱!脊柱就是人体的大梁,就是人体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来承受人体的一切,十二脏腑的家园都靠脊柱来承担,脊柱就是一个大家园,十二脏腑就是一个个的小家园,小家园各有各得位置,比如第三椎有个肺俞穴,那就是肺的小家园。这个家园不能毁了,一旦有了问题,肺就病了,肺为华盖,华盖在上,就像锅盖一样,保护在人体的外围,这个锅盖不能毁了,假若这个华盖一毁,整个脏腑整个人就生病了。十二经都受到牵连,华盖是在手六经上,与大肠相表里,华盖一病,大肠也就病了,不是化热就是化寒,化寒不能吃饭,汗后脱衣就受凉,受凉就咳嗽,咳嗽大口吐白痰,医圣立法甘草干姜汤;要是化热,吐稠痰浓痰黄痰,胃热就是白虎汤,大肠热就是大承气汤。那就知道整个脏腑生热了。这个热从胃里面说起,胃里生热,肺不能输布津液,所谓“肺萎本是胃热生,阳明无热病不成”。整个脏腑得不到雨露滋养,大肠必然要干,肺病大肠必然要病,因为肺与大肠是表里关系。

手六经就从肺说起,足六经就从膀胱说起,医圣的六经辨证就是这样开始起源的。足六经辨证,即包括了手六经。

有了十二经,才能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疾病才能定位,才写出方证对应和条文。方证和条文是根据脏腑的虚实寒热变化,才立法定方。

第十二椎旁是胃俞穴,是胃的家园。

胃者,腑也,属阳明经,在脏腑里除了大肠,就属胃最大,胃是脏腑的仓库,能承受人间能吃的能用的一切饮食,胃都能承受。

如果胃不病,无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面都能感到舒服,胃能大能小,说大了像海,说小了就像沟河,胃为水谷之海就是这样来的,胃能納百味,盛油盐酸辣苦甜,不管什么味道,入口即知,所以胃是敏感之腑。

三阳是个纯阳、是个大阳,是日夜不分之阳。我们白天吃的食物,夜晚睡觉时它也不住地转化、不住地劳动,一时一刻都不能休息,一旦这个阳休息了,胃就病了!胃为四季土,太阴为阴土;阳土阴土一定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两经同病,肾如果亏狠了、胰腺亏狠了,太阴就病了。

开始之时,年轻人能吃能喝没有化热,常常虚寒,这种年轻人食物在肚子里不能长时间存留,吃得多拉得多,这叫先天早饿;一旦胃俯化热,太阴被消耗,那就叫做后天能食。脾虚狠了,胃热大了,一旦胃里无食物,就会饿得难受,这叫做先天早饿、后天能食。

出现这个症状,就知道三阴亏损了,阳热旺盛了,阴阳不平衡了,许多疾病、大病、慢性病都是这样过来的。如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炎、贲门炎、胃溃疡、胃窦炎、十二指肠炎,甚至于十二指肠糜烂穿孔,还能引起胰腺炎,还能引起胆囊炎、三高症,这些疾病的病根都在阳明经上,这就是胃的家园被毁了。

胃病常常寒热错杂,医生在临床难以分清,我们再看医圣的五个泻心汤:三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五个泻心汤就写在这个地方。

有多少疾病都是这几个方剂误治而来,医圣张仲景只用几味药,就变化出了这五个泻心汤,这五个方剂又涉及到多少症状多少条文!这几味药物的加加减减,君臣佐使,搭配得当,该大的大,该小的小!

三黄泻心汤,黄连证为主证;

半夏泻心汤,半夏证为主证;

甘草泻心汤,甘草证为主证;

生姜泻心汤,生姜证为主证;

附子泻心汤,附子证为主证。

我们知道了主药主证,在临床上就要抓住五个要点。

甘草泻心汤是脾虚,胃里常常虚,舌苔必然红,虚久了化热化寒,这就叫做寒热错杂。

提到甘草泻心汤,蔡师想到了一个医案。患者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妇女,找蔡师看病三次,效果还不错,看上去是个虚症,蔡师用理中桂枝汤加减,最后患者说:“你的方子还不错,可是我还有一个病你没有治掉。”蔡师问:“你为何不说呢?”患者说:“我不好说。”

蔡师听患者这样说,就知道此人有难言之隐。蔡师仔细观察此人,发现以前此人来时眼珠子发白,而今天此人的眼珠子发红,蔡师发现这个情况,突然就想到了《伤寒论》的“狐惑病”!目赤如鸠眼,为什么叫做狐惑病?有一个特殊的症状就是斑鸠眼。蔡师见到这种斑鸠眼,和快就明白了,这是脾虚日久化毒气,毒气上行下行,上行到了眼睛就是斑鸠眼。

狐惑病这个问题写在女人的下焦,不知道的认为是妇科病,其实这不是妇科病。前人讲过,以前卖身的妇女,到了一定时侯,脾虚狠了,就会得病,以前叫花柳病,现在叫性病。用黄芩黄连解毒,用大量炙甘草补脾。

蔡师明白了此事,就问:“你的子宫烂了吗?”

患者说:“烂了,有一次解大便时,大便从阴道里面出来。”

蔡师指出医圣的这个方剂,这几味草药,就治这个病。写至此处,我们不禁感叹医圣对于人体的认识,是何等的深入啊!简直是了如指掌!

 

再看半夏泻心汤,此方是三补三消、两温一补,干姜、甘草是温,党参是补,黄连清热,黄芩清热,半夏治疗心下痞。

 

三黄泻心汤治疗热在上;生姜泻心汤能暖胃解表;附子泻心汤治疗胃寒肾寒。

蔡师认为第十三椎旁是谷俞穴,就是谷脏的家园。蔡师根据十二椎是胃,十四椎是肾,由此认定第十三椎就是谷脏的家园。

能吃的食物都叫谷,五谷五谷,谷就是粮食的代表,典型的一种植物就叫谷,谷代表了何种能吃的饮食。谷子是粮食的源头,是粮食的根,是万物种子的种子,几千年来谷子一直是人类的主食。民以食为天,我们看谷子多么重要!

谷脏病就是胰腺病了,谷穗的形象就跟胰腺一模一样,所以医圣立法,就叫谷疸之为病。

人离开了谷物是不行的,就会饿死;而人体内的谷脏生病了,想治好也很难!

这个“谷脏”生长在胃底,小肠的上面,大头对着十二指肠,小头对着脾脏,他是上通胃底幽门,下通小肠。我们看“谷脏”的位置多么重要!上能升,下能降,左右能输送,谷脏所存的营养最宝贵!这个营养是营养的精华,脏腑必不可少。一旦谷脏的营养缺少,整个脏腑就得不到胃的滋养,必然要生大病。

谷脏与胃底是连体,与小肠是连体,与十二指肠是连体,与脾脏也是连体。

四个连体在谷脏的周围,谷脏正在中间!中央就是戊己土,土能生万物,这个戊己土在人体内更为重要,我们通常称为后天之本。

   谷脏,上通下达,左右徘徊,谷脏一时不能不通,不通就病,胰腺生病,这个脏腑全部毁掉。脏腑的家园也就没有了。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
伤寒 (21)
表证 (1)

最后编辑于 02-19 · 浏览 767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