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详论谷疸病即胰腺病(二)甲

发布于 02-17 · 浏览 724 · IP 天津天津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img

 

 

     有弟子问:有关谷疸病从古至今,少有医家作详细的论述,《医宗金鉴》针对疸病有记载,师父您能解释一下吗?

附:

《医宗金鉴》疸病总括歌诀以及注解:

面目身黄欲安卧,小便浑黄疸病成;

饮食如饥饱烦眩,胃疸谷疸酒疸名;

女劳额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审瘀生;

黄汗微肿皆湿热,阴黄重痛厥如冰。

注解:

面目身黄,但欲安卧,小便浑黄,此黄疸病已成也。

如饮食如饥,食难用饱,饱则心烦头眩,此欲作胃疸。

胃疸者,即谷疸也。若已见黄色,疸已成矣。得之于胃有湿热,大饥过食也。

酒疸者,得之于饮酒无度,而发是病也。

     女劳疸者,疸而额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得之于大劳大热与女交接也。

     瘀血发黄,亦少腹急,小便自利,但不额黑耳。(详在伤寒门。)

黄汗者,汗出黄色染衣,面目微肿,得之于素有湿热,汗出入水浴也。此皆湿热而成。惟阴黄则属寒湿。

阴黄者,身重而痛,厥冷如冰。(详在伤寒门)。

 

蔡师:什么叫谷疸?“谷(即胰腺)”在胃下,谷胃相连。先病者为胃疸,病深者为谷疸。

     谷疸为湿热病,湿热在胃、在谷,两热相合,湿气上窜,才有《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这是湿热所作,医圣为此写下茵陈蒿汤:

    

茵陈六两先煮汤,十四山栀二大黄,

身黄尿短腹微满,湿热阳黄首选方。

湿热在上,用方以茵陈蒿汤为主,又因湿热在上,人必然大烦,故重用栀子十四枚。为什么还用大黄二两?大黄苦寒,引湿热下行,快利中焦,走而不守,单刀直入,引邪归下,不留后患。

有人说茵陈、栀子、大黄为苦寒药,多用则伤脾胃,应加白术、甘草之类来保护脾胃。这就是辨证不准,心里没有把握。苦寒药就是治的热病,谷病有其证,方用谷疸汤,热除病解,人方得到平静。

<谨注:《内经》云:“有故无损”是也。>

   什么叫酒疸?谷已病,谷病为热,酒亦为热,两热相见,必有大的反应,而出现酒疸的症状。《金匮要略》说:“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又说:“酒黄疸,心中懊侬,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谷热、酒热聚于胸上不下,“腹满欲吐,鼻燥”、“心中懊侬,或热痛”,非常难受,医圣设下栀子大黄汤,栀子除烦,大黄单刀直入,直接攻下。谷热要下,酒热也要下,而且要赶紧下,不能停留,这就是医圣此处之所以不用甘草的原因,甘草敛邪,性缓,用在这里就耽误事了。

   什么叫女劳疸?怎么来的?有解释:“得之于大劳大热于女交接也。”谷早就病了,男人这一天干了重活,出了大汗,回家又行了夫妻之事,正气不足又动津伤气,津液被耗,热气爆发,闭于脏腑,难以下行,以至腹胀如鼓,好似肝腹水一般。

《金匮要略》说:“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大黄硝石汤、茵陈五苓散、栀子大黄汤都可以应用。

    什么叫黑疸?谷早就有病了,夫妻生活过度,肾津亏损,谷热病传于肾脏,肾被热耗,以至大便乌黑发亮,如膏油一般。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
黄疸 (69)

最后编辑于 02-17 · 浏览 724

回复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