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后小科室的医生只剩下躺平了吗?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三明医改下的小科室吧~众所周知,医改的核心目的是要结余医保基金,医院是要赚取医务性收入,只有在保证医保基金结余的的情况下,尽量提升医院的医务性收入,这样医院年终才能发放足够的绩效。
但是提升医务性收入与医保结余其实是矛盾的,病人越多,医保基金结余自然就越少,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机智的院领导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牺牲边缘小科室的利益,减少小科室病人数量,将有限的医保基金给予高医务性收入的科室使用,如泌尿外科、普外科、呼吸内、消化内科等有手术操作、换药、内镜的科室。
如此一来,导致高医务性收入的科室病人数增多,医生收入也水涨船高,而边缘小科室的医生业务、病人数都发展受限,院领导也希望你拿个保底年薪就行了,别折腾医保基金了。
所以,医改后许多小科室的医生只能看着重点科室的医生拿高绩效,而自己科室想发展技术、业务却困难重重,最后只能被迫选择躺平,拿个年薪制保底了。
看到此处,各位站友还会期待三明医改吗?
最后编辑于 02-14 · 浏览 7.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