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生活方式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长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联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于 02-12 · 浏览 891 · IP 河北河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1]。据估计,我国约有3 877万人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2]。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下降状态,其特点是记忆力和其他认知领域轻度受损,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响[3]。对MCI人群进行风险识别和重点干预是预防其进展为痴呆的关键[4]。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密切关联,患病持续时间增加会进一步加剧认知下降的风险[5-9]。生活方式是影响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MCI的重要因素,且与年龄、性别或其他不可控因素相比,生活方式更容易通过行为改变加以控制。目前,老年人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联程度的影响结果仍不明确,以往研究多关注单一生活方式,在社区老年人群中通过大规模针对性调查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10]。因此,本研究基于社区大规模的横断面调查,探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长与MCI患病率的关联,并从整体生活方式角度进一步评估其潜在作用,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基于湖北老年记忆队列(Hubei Memory and Aging Cohort Study,HMACS)(注册号:ChiCTR1800019164)的基线调查,收集2018—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3个社区和大悟县48个村的10 537例老年人认知筛查相关数据[11]。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意识清晰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完成社会人口学调查及成套认知功能评估。排除标准:(1)确诊患有痴呆;(2)关键指标(包括是否患病、患病时长、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智力活动及认知功能评估数据)未采集或信息缺失。本研究最终纳入8 635例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武汉科技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O.201945),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加。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特征调查:收集参与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居住地等)、个人疾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以及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和智力活动等)。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头围、腰围、臀围以及内外科检查,临床指标均由各社区卫生体检服务中心及HMACS成员共同采集,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患病时长均为老年人自我报告,且经医疗机构确诊。

1.2.2 认知功能评估及诊断:HMACS采用标准化量表进行认知评估:(1)总体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总分30分,包括定向力、即刻回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延迟回忆、语言能力5个领域,得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正常界值划分标准:小学以下组>17分,小学组>20分,初中及以上组>24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Basic Edition,MoCA-BC),总分30分,包括执行、即刻回忆、语言流畅、定向、计算、抽象、延迟回忆、视知觉、命名、注意10个板块,正常界值划分标准:小学及小学以下组>19分,中学组>22分,大学及以上组>24分。(2)认知分域功能:通过听觉言语学习测试(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形状轨迹测试(shape trails test,STT-A&STT-B)、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est,DST)、波士顿命名(Boston naming test,BNT)和语言流畅性测试(verbal fluency test,VFT)以及画钟测试(clock drawing task,CDT),分别评估记忆、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和视觉空间功能。(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估。(4)抑郁状态: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进行评估[12-14]。

MCI诊断根据PETERSEN[15]和《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16]标准:(1)患者或知情者报告,或被有经验的医生确诊为认知功能障碍;(2)存在一个或多个认知功能域损害的客观证据(主要依据MMSE和MoCA-BC得分,得分低于相应年龄和文化程度的正常对照者1.5 个标准差);(3)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有轻微损害,但保持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4)未被确诊为痴呆。

1.2.3 生活方式评估:采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智力活动和BMI共6个因素评估参与者的生活方式:从不吸烟;不饮酒或适度饮酒(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4 g和从不饮酒);均衡饮食(每天摄入蔬菜、水果、谷物、瘦肉蛋白);BMI(18.5~25.0 kg/m2);体育活动(≥150 min/周的中度运动);智力活动(≥30 min/d,包括看书报、下棋、打牌、益智游戏、炒股等活动),符合1项记1分[17-20],得分范围0~6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方式越健康。按生活方式得分分为3组:不健康(0~2分)、一般(3~4分)和健康(5~6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患病时长与MCI患病率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长与MCI患病关联性的影响。所有统计检验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杂因素缺失值采用多重插补法填补。

2 结果

2.1 老年人一般资料和MCI患病率情况

8 635名研究对象中,男性4 020例(46.6%)、女性4 615例(53.4%),平均年龄(72.1±5.6)岁。MCI总患病率为26.9%,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地、BMI、吸烟、抑郁状况、体育锻炼、智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MCI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长患者MCI患病率比较

不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病时长患者MCI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病时长与MCI关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MCI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以患病时长为自变量(赋值:≤10年=0,>10年=1),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调整性别(赋值:男=1,女=2)、年龄(赋值:<65岁=0,65~69岁=1,70~74岁=2,≥75岁=3)、居住地(赋值:农村=1,城市=2)、受教育程度(赋值:小学以下=0,小学=1,初中=2,高中=3,大专及以上=4)、婚姻状况(赋值:有配偶=1,无配偶=2)、BMI(赋值:正常=1,异常=2)、吸烟(赋值:是=1,否=0)、饮酒(赋值:是=1,否=0)、体育锻炼(赋值:是=1,否=0)、智力活动(赋值:是=1,否=0)、饮食习惯(赋值:荤素搭配=1,素食或肉食=0)、抑郁状况(赋值:是=1,否=0)等混杂因素后,高血压(OR=1.263,95%CI=1.093~1.458,P=0.002)、糖尿病(OR=1.907,95%CI=1.476~2.463,P<0.001)、冠心病(OR=1.550,95%CI=1.173~2.047,P=0.002)、脑血管疾病(OR=2.129,95%CI=1.627~2.786,P<0.001)患病时长是老年人患MCI的影响因素。

2.4 生活方式对患病时长与MCI关联的影响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患病时长在0、1~10年和>10年的不同生活方式患者MCI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是否患MCI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以生活方式(赋值:健康=1,一般=2,不健康=3)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抑郁状况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时长>10年(一般:OR=1.367,95%CI=1.086~1.720,P=0.008;不健康:OR=2.377,95%CI=1.560~3.623,P<0.001)、糖尿病时长>10年(一般:OR=1.688,95%CI=1.134~2.514,P=0.010;不健康:OR=2.083,95%CI=1.035~4.194,P=0.040)、冠心病时长≤10年(一般:OR=1.495,95%CI=1.030~2.169,P=0.034;不健康:OR=2.062,95%CI=1.155~3.682,P=0.014)患者中,生活方式是患MCI的影响因素;在糖尿病时长≤10年患者中,一般生活方式(OR=1.611,95%CI=1.065~2.437,P=0.024)是患MCI的影响因素;在冠心病时长>10年(OR=2.859,95%CI=1.118~7.307,P=0.028)、脑血管疾病时长≤10年(OR=1.778,95%CI=1.079~2.930,P=0.024)、脑血管疾病时长>10年(OR=2.589,95%CI=1.056~6.345,P=0.038)患者中,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患MCI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湖北省城市和乡村不同居住地65岁以上老年人的横向调查数据,探讨了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长与MCI关联的影响。在调查的8 635名老年人中,MCI患病率为26.9%,高于张雪晴等[21]2014年发表的一项关于长沙市社区老年人的调查结果(16.3%)和DENG等[22]的全国性调查结果(15.4%),同时也高于2020年JIA等[2]调查的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MCI患病率15.6%的结果,这可能与调查人群的范围、年龄构成以及MCI判定方法不同有关,也提示中国老年人MCI患病率可能有所上升[23]。

本研究发现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女性、≥75岁、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居住、BMI异常、缺少体育锻炼和智力活动、抑郁症人群的MCI患病率更高,与李皓炜等[24]、禹延雪等[25]研究结果一致。研究推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其患病时间越长,发生MCI的风险越高[9,26-27]。SINGH-MANOUX等[28]研究发现冠心病患病时长>10年的人群认知功能更低,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既往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MCI有密切关联,但大多数研究专注于单一生活方式[29]。例如地中海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并降低MCI的风险[30]。吸烟会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损害血管健康,从而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31]。过量饮酒则可直接损伤大脑细胞,并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间接损害认知健康[32]。体育锻炼已被证实能提高大脑的血液流动,增强记忆和认知功能,缺乏体育锻炼则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进一步损害认知健康[33-35]。本研究将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分,研究生活方式与患病时长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人群MCI患病率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患病时长>10年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均显著增加了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人群MCI患病风险,而在患病时长≤10年的糖尿病人群中,一般生活方式MCI患病风险高于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波动有关,一般生活方式人群可能存在间歇性的健康饮食和运动,也可能处在健康过渡阶段,尝试改变生活方式但尚未完全适应,造成血糖控制不稳定及心理负担,进而增加了MCI患病风险[36-37]。老年人常多病共存,不仅直接通过疾病对大脑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药物不良反应、心理压力、认知储备消耗和社交孤立等间接途径加速认知功能的下降[38]。

本研究同时存在一些局限性:(1)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无法确立生活方式和患病时间长短对MCI的因果关系;(2)样本仅选取湖北省老年人群,研究结果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3)一般资料、认知评估、生活方式等数据依赖于自我报告,可能存在报告偏差;(4)老年疾病常多病共存,本研究只探究了不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长与MCI患病的关联,缺少多病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5)生活方式指标有限,评估不够全面,仅评估6个方面,缺乏心理健康、社交活动、睡眠质量和压力管理等评估。未来需要通过纵向研究,更加准确地揭示慢性疾病患病年限与认知衰退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需要丰富生活方式指标,采用客观的数据,深入探索生活方式的具体影响机制,并扩展研究的地域和人群范围,以增强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综上所述,MCI患病率不仅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还会随着患病时长的累积而升高,尤其在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群中,MCI风险更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过量饮酒、高BMI、缺乏智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均与MCI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MCI患病风险,鼓励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通过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少未来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同时在制订预防和干预策略时需要根据疾病特点、患病时长和生活方式来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措施。

参考文献略

引用本文:李弈晴,程桂荣,许浪,等. 生活方式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长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联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5,28(11):1329-1335.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25.(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最后编辑于 02-12 · 浏览 891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