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黑白治衄汤

发布于 02-12 · 浏览 808 · IP 四川四川

黑白治衄汤,是樊正阳老师的自拟方。说起这个方子的由来,还有一些渊源。

引用樊正阳老师的原文故事:


在临床中能经常遇到好流鼻血的小孩与年轻人,从辨证施治的角度去看,常常难以分清脏腑寒热虚实,甚至有无证可辨的情况。从对病下药的角度去治,我积累了一点经验,以案说法分享给大家,可以去实践验证。严重的内科疾病、肿瘤、血液病导致的鼻出血不在其例,需要仔细辨证施治。


十多年前,夫人大嫂子的弟弟,二十多岁,有个好流鼻血的毛病二年了,勿论春夏秋冬,一月可以至少出血二次,开始用土方法如凉水拍颈,用纸堵塞鼻孔等就可止血,后来越来越严重,土方法不管用了,去医生那只得打止血针,鼻腔用稀释的肾上腺素注射液收缩血管来止血。听说血液病也会鼻子出血,就心中害怕,与家人去医院检查,血液化验除了血色素低,轻度贫血外无什么发现,耳鼻喉科检查说鼻中隔弯曲,还有鼻炎之类的诊断,毛细血管脆化故而常常出血,需要手术治疗,大嫂只得带来瞅瞅。仔细诊断,脉象、舌苔都没啥大的异常,只是因为经常流鼻血,面色有些轻微的苍白,吃喝拉撒睡都没问题。


考虑古人论治鼻衄,多从外感郁热,肺胃积热,或肝火上冲立论,治多从解除外感,清降肺胃,或平肝泄热立法处方,如《证治准绳·杂病》:“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动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所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煿辛热,或坠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也有出血日久,热去寒来,化为虚寒证者,如陈修园《时方妙用·血症》言:“高鼓峰心法,于血症独精。其云除瘀血与伤寒外。其余俱属七情饿饱劳力等因,必见恶心,验症分明,一味固元汤主之。方用人参、炙芪、归身、甘草、煨姜、大枣、白芍,水煎服。血症最繁,以一方统治,胡念斋深服之。胡念斋云:补药可用,温药亦须急加,附、桂、炮姜随宜。《仁斋直指》谓:阳虚阴必走,大(吐)血大衄外,有寒冷之状,可用理中汤加南木香,或甘草干姜汤,其效更着。又有饮食伤胃,胃虚不能传化者,其气上逆,亦能吐衄,亦宜上二方。余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炮黑,加五味子二钱甚效,从《慎柔五书》得来。《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滞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此数语,为治血之要旨,所以杨仁斋、高鼓峰方法神验。 即张景岳用熟地一两,泽泻、附子、牛膝各一钱五分,肉桂一钱、炙甘草二钱水煎服,名为镇阴煎,方虽驳杂。而温药较多,亦能奏效”。


又考白茅根味甘,微寒,不寒胃,不伤中,且滋津液,为治上下诸般出血要药,价廉而易得,可以为治鼻衄君药;仙鹤草性平而味微苦、涩,乃收敛止血之神药,也价廉物美之品,可以为臣;生地黄味甘微寒,可入血分而凉血止血,有养阴润燥之功,与仙鹤草共为臣药;血出日久,谨防虚寒,故而取甘草干姜汤意,用炮姜、甘草守中,亦可止血者为佐;怀牛膝有滋补之功,更可引上溢之血下行,故以为使。方用:白茅根50克,仙鹤草30克,生地黄20克,炮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怀牛膝10克。守方与十余剂,病愈,时至今日未见再犯。后来又以此配伍治疗过十数例无明显寒热的鼻衄患者,有小儿,有青年,有成人,病史有数月、数年不等,其方煎出味道甘美,尤宜小儿,效不虚言也!


看人大小,定方:茅根20——50克,仙鹤草10——30克,生地黄10——20克,炮姜6——10克,炙甘草6——10克,怀牛膝6——10克,取名:黑白治衄汤。



海天 按:

因其药品颜色,故名。

最后编辑于 02-12 · 浏览 808

5 4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