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透过现象“不一定”看到本质——1例手部热压伤的感悟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女性,42岁
【主诉】:手部机器碾压疼痛肿胀2小时
【现病史及既往史】:约2小时前工作时手部意外被滚筒碾压致伤。来我院烧伤创面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
【检查】:手背部可见广泛皮肤碾挫伤创面,肿胀淤血明显,触诊皮下软组织分层,存在异常波动感,手指屈伸运动略受限。
手部x线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及关节脱位。
【临床诊断】:手部热压伤
【治疗经过及结果】:
入院前照片

第1次手术探查,皮下大量软组织碾挫撕脱失活,大量凝血块,予以充分扩创清理。



扩创后手掌背侧部分伸指肌腱外露,即使彻底清创,也可能会残留一些间生态组织,无法一期封闭创面,本次手术术区使用负压封闭式引流临时封闭术区

术后病例讨论,手掌背侧外露肌腱的创面可以选择皮瓣的修复,也可以选择双层人工真皮联合中厚皮片的修复方式。经过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后者。
第2次手术术中照片
术前拆除负压

创面再次清理后移植双层人工真皮

双层人工真皮移植三周后,第3次手术
在类真皮组织上移植薄中厚皮



术后皮片血运建立良好

术后两个月随访


总结与讨论
知识点回顾
热压伤是一种由高温和机械压力共同作用导致的复合性损伤,常见于工业事故或高温物体压迫等情况。其损伤特点总结如下:
1. 复合性损伤机制
热力损伤:高温直接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烧伤,表现为红肿、水疱、焦痂等。
机械挤压:压力作用于受伤区域,造成深层组织(肌肉、神经、血管、骨骼)的挫伤或断裂。
2. 临床表现
表层特征:皮肤烧伤症状(红斑、水疱、炭化)与挤压伤(肿胀、瘀斑)并存。
深层损伤:肌肉坏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运动丧失)、血管损伤(缺血或血栓)。
隐匿性损伤:初期可能因烧伤掩盖深层挤压伤,随后出现进行性肿胀、疼痛加剧及远端循环障碍。
3. 病理特点
组织坏死:热力与压力协同加速细胞死亡,导致深层组织广泛坏死。
微循环障碍:高温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压力加重局部缺血,引发水肿和筋膜室综合征风险。
4. 并发症复杂
感染风险高:皮肤屏障破坏与坏死组织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
系统并发症:挤压伤相关肌红蛋白尿可致急性肾损伤;严重肿胀可能引发筋膜室综合征。
远期后遗症:瘢痕挛缩、关节功能障碍或慢性疼痛。
5. 诊断挑战
深度评估困难:需结合影像学(超声、MRI)判断肌肉、血管损伤程度。
动态观察:损伤范围可能在48-72小时内扩展,需密切监测。
6. 治疗原则
早期干预:快速降温、减压(如切开减张),防治感染。
多学科处理:清创结合皮瓣修复,兼顾烧伤护理与挤压伤管理(如碱化尿液防肾衰)。
功能康复:后期需物理治疗及手术矫正畸形。
综上所述,热压伤因热力与压力的双重作用,损伤程度常较单纯烧伤或挤压伤更严重,治疗需兼顾两者特点,强调早期综合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及功能障碍。
经验与心得体会总结
本病例首先诊断就存在着难点,单纯通过表面的损伤情况很难明确内部的损伤情况,一些年轻的烧伤创面医生如果出诊遇到此类患者,很容易出现漏诊低估病情的情况。从这个病例中也悟到的一个道理,透过现象不一定看到本质。手术探查后发现损伤处深部的软组织损伤的如此严重,也就印证了热压伤表观损伤轻、深层组织损伤重,还有可能存在隐匿性损伤的特点。
本病例选择的修复方案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此类方法修复创面的优势: 各种创伤、特殊原因烧伤如:电击伤,热压伤,低温烫伤,以及压疮、糖尿病足等,形成肌腱、骨组织裸露的深度创面,这种创面普通的植皮手术很难修复,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皮瓣移植的方法,包括局部皮瓣、轴形皮瓣、游离皮瓣。但是皮瓣的修复手术技术程度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游离皮瓣一般基层医院开展不了,手术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自身需承受的风险大等,弊端比较多。对比各种皮瓣移植,人工真皮移植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不存在皮瓣移植后常见的动静脉危象、感染、皮瓣下血肿、撕脱、供瓣区凹陷等,成功率高;供区损伤小,患者承受心理压力小,术后体位自由,顺应人性化、舒适化的治疗理念,特别适合年老、体弱、多病人群的手术治疗,愈合后外观无明显臃肿,不需再次手术修薄,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完美地修复,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
(特此说明:本病例是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创面科李卫卫主任团队病例。主刀医生李卫卫主任、主管医生杨东亮主任医师,常刘医生负责后期的病例整理与总结。)
治疗过程细节满满,病历资料照片收集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多多点赞交流。🤝🤝🤝




最后编辑于 02-25 · 浏览 2.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