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脊柱侧凸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一、病史简介
一般情况:男性,27岁,身高140cm,体重40kg(半年前36kg)
主诉:发现脊柱侧凸14年
现病史:
- 患者14年前发现后背部不对称,未行诊治,3年后因脊柱侧弯明显加重就诊于外院,因手术费用高风险大未治疗;
- 约4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心率快再次就诊于外院,予口服药物降心率对症治疗;
- 半年前至我院就诊,行颅骨头环持续牵引,现为下一步治疗以“脊柱侧凸”收入院。
既往史:4年前发现心率快,静息最快心率150次/分,予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mg Qd治疗,服药期间心率控制在100次/分左右,否认其他特殊病史。
二、诊治经过
▽ 术前诊断
脊柱侧弯、窦性心动过速、肺动脉高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廓畸形、肺部感染。
▽ 拟行手术
经后路T9椎体全切,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截骨矫形,胸腰椎植骨融合,胸廓成形术。
▽ 抗纤溶方案
大剂量氨甲环酸治疗:TXA负荷剂100mg/kg,维持量10mg/kg/h至术毕。


▽ 辅助检查
胸腹部CT:
右肺中、下叶及左肺下叶肺不张,双肺下叶片状密度增高影,肺动脉主干增宽,肺动脉高压,胸腹主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冠脉未见明显异常,右心室增大。
心肺运动试验报告:
- 静息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右偏,部分导联ST轻度抬高;
- 静息肺功能: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MVV降低;
- 运动耐量:极重度减退;
- 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VOz/kg): 11.1ml/min/kg。
血常规:
WBC:4.72x109/L,NEU%:69.7%,HGB:158g/L,RBC:5.34x1012/L,HCT:46.5%,PLT:252 x109/L
血生化:
总胆汁酸:16.7umol/L,UA:442umol/L,余无异常,ALB:41.1g/L,CREA:64umol/L
凝血功能:
无异常,PT:11.1s,APTT:27.2s,FIB:3.90g/L,TT:15.6s,INR:0.96
心肌损伤标记物:
无异常,肌钙蛋白T:0.007ng/ml,NT-proBNP:27pg/ml
尿常规和大便常规:
无异常
血气分析(FIO2 29%) :
pH:7.40、PaO₂:62.2mmHg、PaCO₂:42mmHg、BE:1.1mmol/L、pO₂/FIO2:214
▽ 术中情况总览

▽ 术中血气分析总览

▽ 术中TEG对比

三、结果
▽ 术后血常规变化

▽ 术后凝血功能变化

▽ 术后肝功能变化

▽ 胆红素变化

▽ 总体转归
ICU带管7h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呼吸平稳 ,ICU停留33h后即转回骨科病房,生命征平稳,3次术中唤醒实验均无术中知晓,矫形后心肺功能有所改善、适应尚可,围术期无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身高增长12cm,患者满意度非常高。

四、点评与讨论
该案例代表了高水平的麻醉管理,术前评估到位,提前进行了凝血工作的纠正和预防,有效防止了凝血功能紊乱这一问题。
围术期的监测过程比较完善,保证了用药的精准度,循环控制得当,头高位的体位摆放细节把控较好,血气分析堪称完美。
整体上作为十分优秀的病例,体现了麻醉管理的面面俱到,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借鉴。
Q:围术期使用大量的氨甲环酸,术后会不会出现静脉血栓或者肺栓塞的情况呢?另外,术后有没有对病人的肺高压进行监测呢?
A:氨甲环酸的用量的确较大,但是该方案是有文献支持的,上千成功案例在围术期并没有出现相关的问题。
术后并未对该病例进行肺动脉高压的监测,日后的手术仍需着重统一观察,感谢毛教授的宝贵建议。
Q:请教一下在血气分析中碳酸氢钠是如何使用的呢?该病例是使用什么办法将乳酸控制得如此完美呢?
碳酸氢钠的使用实际上还是取决于病例的临床处理结果,由于对该患者的凝血干预较早,未出现酸碱失衡的状况,没有做控制性降压。
—————————————————————————————————————
点评专家: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金华 教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毛庆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陆智杰 教授
病例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欧阳杰 教授
最后编辑于 02-05 · 浏览 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