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了,来一把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毒了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性别:女,年龄:38岁
【主诉】: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头晕、呕吐、乏力4小时。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4小时前,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自诉约10余片)后出现头晕、频繁呕吐、乏力,偶有上腹痛、腹胀,伴反酸、烧心,无发热、腹泻,无黑便、便血,无胸闷、胸痛、心悸,无发热、畏寒,无头痛,为诊治就诊于我院急诊科,予充分洗胃后拟“药物中毒、急性胃黏膜病变伴出血?”收入我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肝病等病史。查体:T:36.3℃,P:78次/分,R:20次/分,BP:121/74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未见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及皮下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上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墨菲氏征阴性,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临床诊断】:1.药物性肝损害;2.药物中毒(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经过及结果】:
一、生化:1)入院当天检查:肝功能:ALT 50U/L,AST 46U/L,GGT、胆红素、胆碱酯酶正常,血清淀粉酶(AMY)[干]:290U/L↑。肌酶:肌红蛋白(Myog):115.7ng/ml↑,肌酸激酶(CK)[干]:177U/L↑,CK-MB、肌钙蛋白I正常。凝血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2) 2天后复查:肝功能:ALT 2463U/L↑,AST 2277U/L↑,GGT、胆红素、胆碱酯酶、胆汁酸正常。肌酶:肌红蛋白(Myog):62.7ng/ml↑,肌酸激酶(CK)[干]:227U/L↑。凝血常规:PT活动度:40.9%↓,D-二聚体(D-D):4.14mg/L↑,凝血酶原时间(PT):18.7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4秒。血常规、血清淀粉酶正常。
数小时后再次复查:肝功:AST 4234U/L↑,ALT 4053U/L↑。凝血常规:PT活动度:33.3%↓,D-二聚体(D-D):3.92mg/L↑,凝血酶原时间(PT):22.8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秒。
3)乙肝、丙肝、甲功未见异常。
二、影像学检查:胸上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
三、治疗:1)禁食、心电监测、洗胃
2)抑酸护胃、胃黏膜保护剂、补液
3)护肝:5%葡萄糖10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g-2.4g静滴 qd、5%葡萄糖250ml+异甘草酸酶注射液200ml静滴 qd
4)血浆置换:新鲜冰冻血浆3000ml血浆置换两次
四、治疗后复查:2次血浆治疗后复查(病程第4天):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干]:30.2umol/L↑,AST 496U/L↑,ALT 1551U/L↑。凝血常规:PT活动度:65.6%↓,D-二聚体(D-D):5.94mg/L↑,凝血酶原时间(PT):13.7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9.5秒。
病程第6天,肝功基本恢复正常,病程第8天,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总结与讨论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中毒的治疗分析
1. 中毒机制
对乙酰氨基酚市使用非常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吸收后,约有5%-10%转化为具有肝毒性的醌类化合物。肝脏存储的谷胱甘肽与醌类化合物结合后,可将其排出体外。若超量服用(成人大于2g/日),肝脏所储备的谷胱甘肽被消耗完,未被结合的醌类化合物将会引起致命的肝坏死。
2. 临床表现
- 早期(0-24小时):恶心、呕吐、出汗、乏力。
- 中期(24-72小时):右上腹疼痛、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
- 晚期(72-96小时):肝衰竭、凝血障碍、脑病、肾衰竭,严重者可致死。
3. 诊断
- 病史:明确服药时间和剂量。
- 实验室检查:血药浓度、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肌酶等。
4. 治疗
4.1 一般处理
- 洗胃:服药6小时内可考虑(临床常用)。
- 活性炭:服药1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目前比较少用)。
4.2 解毒剂
- N-乙酰半胱氨酸(NAC):主要解毒剂,通过补充谷胱甘肽前体或直接与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结合解毒,中毒后8-10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超过24小时仍可考虑使用。
- 口服:首次140mg/kg,之后每4小时70mg/kg,共17次。
- 静脉:首次150mg/kg(15分钟),随后50mg/kg(4小时),最后100mg/kg(16小时)。
- 谷胱甘肽:静滴,1.8-2.4g qd
4.3 支持治疗
- 肝功能支持:监测肝功能,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 肾功能支持: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
- 凝血功能支持: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等。
5. 预后
- 早期治疗:预后较好,肝损伤可逆。
- 晚期治疗:预后较差,肝衰竭和死亡风险高。
6. 预防
- 合理用药:避免超量使用。
-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物毒性的认识。
7. 总结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使用NAC,同时进行支持治疗以保护肝肾功能。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避免过量用药是防止中毒的根本。
最后编辑于 02-04 · 浏览 3378